潭底月,雪中霜。有人会得便风狂。啰哩凌,哩啰凌。
泉底樚,水中金。尖竿尖上细搜寻。啰哩凌,哩啰凌。
潭底月,雪中霜。有人会得便风狂。啰哩凌,哩啰凌。
泉底樚,水中金。尖竿尖上细搜寻。啰哩凌,哩啰凌。
这首元代小令《捣练子》是王哲所作,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冬日水边的画面。"潭底月,雪中霜",通过这两个意象,诗人展现了夜晚寒潭的清冷和雪地的洁白,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寒冷的氛围。接下来的"有人会得便风狂",暗示有人在这样的环境下,或许是渔夫,或许是寻找宝物的人,乘着微风的助力,心情激动或行动敏捷。
"啰哩凌,哩啰凌"这反复出现的叠句,可能是模仿水声或是人物的呼喊,增添了动态感,仿佛能听到渔人捣衣或搜寻时的节奏。"泉底樚,水中金",描述了可能是在冰下寻找某种珍贵的物品,如金色的鱼鳞或矿物,进一步丰富了故事的想象空间。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练的词句,勾勒出一幅冬夜打捞图,既有静态的自然景色,又有动态的人物活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