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谪居三适三首·其二午窗坐睡》
《谪居三适三首·其二午窗坐睡》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蒲团蟠两膝,竹几阁双肘。

此间道路熟,径到无何有。

身心两不见,息息安且久。

睡蛇本亦无,何用钩与手。

神凝疑夜禅,体适剧卯酒。

我生有定数,禄尽空馀寿。

枯杨不飞花,膏泽回衰朽。

谓我此为觉,物至了不受。

谓我今方梦,此心初不垢。

非梦亦非觉,请问希夷叟。

(0)
注释
蒲团:坐垫。
蟠:弯曲环绕。
竹几:竹制小桌。
无何有:虚无之境。
息:呼吸。
睡蛇:比喻静止不动的状态。
希夷叟:指逍遥、隐逸的老人。
翻译
坐在蒲团上,膝盖弯曲成环状,竹制的小桌支撑着双肘。
我对这里的路径非常熟悉,可以直接到达那个虚无之处。
精神和身体都消失不见,呼吸平缓,长久安宁。
睡眠中的蛇原本就不存在,何必还要用钩子去触碰呢。
心灵专注得仿佛在夜晚打坐,身体舒适如同午后的美酒。
我的一生已注定,享受完福禄后只剩下寿命。
枯萎的杨树不再开花,滋润也无法使它恢复生机。
他们说我已醒悟,万物到来我都不会接受。
他们说我正在做梦,但我的心并未沾染尘埃。
这不是梦也不是醒,我想请教那位逍遥的老者。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隐逸生活的诗,通过对静坐和睡眠状态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蒲团蟠两膝、竹几阁双肘,是修禅者的打坐姿态,体现了一种精神上的专注与平和。此间道路熟,径到无何有,表达了对生活环境的熟悉以及对于世俗纷争的超然。

身心两不见,息息安且久,这里“身”指身体,“心”指精神,两者都不被外界所扰,处于一种悠长的安宁状态。睡蛇本亦无,何用钩与手,形象地表达了对世俗欲望的淡漠,没有必要去刻意追求或抓取什么。

神凝疑夜禅,体适剧卯酒,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既专注又放松的生活状态。诗人一方面在精神上达到禅定的境界,另一方面也享受着美酒带来的身体上的舒适。

我生有定数,禄尽空馀寿,是对命运和生命长度的一种宿命观念。枯杨不飞花,膏泽回衰朽,这里通过枯杨树没有繁华的花朵来比喻自己的年岁已高,生命力已开始衰退。

谓我此为觉,物至了不受;谓我今方梦,此心初不垢。这两句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看破红尘的心境。诗人认为自己如同在梦中,对于外界的诱惑和打扰已经不再接受。

非梦亦非觉,请问希夷叟,这句话则是对前述状态的一种质疑,既不是完全清醒的觉察,也不是沉浸在梦境之中,是一种介乎两者之间的存在状态。诗人通过这个问题,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精神状态的深刻探索和不解。

总体来说,这首诗是苏轼对个人精神世界的一种描绘,他在诗中寻找的是一份超越物质和世俗欲望的宁静与自由。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闲咏园中草木

翦刀叶畔戏鱼回,帔子花头舞蝶来。
领略年光属闲客,一樽自劝不须推。

(0)

闲中偶题

楚泽巴山岁岁忙,今年睡足向禅房。
只知闲味如茶永,不放羁愁似草长。
架上汉书那复看,床头周易亦相忘。
客来拈起清谈麈,且破西窗半篆香。

(0)

砚湖并引

群山环一湖,湖水绿溶漾,微风掠窗过,亦解生细浪,余流浸翠麓,倒影写青嶂,自然出天工,岂复烦巧匠。
病夫屏杯酌,不遣运酒舫;时时挹清泚,笔墨助豪宕。
帖成龙蛇走,诗出雷雨壮。
从今几砚旁,一扫蟾蜍样。

(0)

夜投山家

夜行山步鼓冬冬,小市优场炬火红。
唤起少年巴蜀梦,宕渠山寺看蚕丛。

(0)

幽事绝句

死生归有命,荣悴出无心。
苔井闲磨剑,松窗自斲琴。

(0)

右题天童山宿鹭亭

攀石扪萝到更幽,玲珑咫尺嬾穷搜。
旁人不会当时意,为欠门生作伴游。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傅熊湘 陈方恪 李雯 许炯 金兆燕 李符 耿湋 释善珍 陈岩 陆震 瞿士雅 李延兴 石孝友 多隆阿 王吉昌 周麟之 释崇岳 周馨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