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高山只自听,白云终不碍峰青。
贪他一口龙潭沬,枉却金刚般若经。
流水高山只自听,白云终不碍峰青。
贪他一口龙潭沬,枉却金刚般若经。
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为喻,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首句“流水高山只自听”,描绘了流水与高山的静默之美,暗示着世间万物自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无需人为干预。次句“白云终不碍峰青”,则通过白云与青山的对比,强调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平衡,即使外界环境变化万千,真正的美与价值依然存在,不会被遮蔽。
后两句“贪他一口龙潭沬,枉却金刚般若经”,则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这里将“一口龙潭沬”比喻为短暂的享乐或诱惑,而“金刚般若经”象征着深邃的智慧和修行的真谛。诗人警示人们,过分追求短暂的物质或感官享受,往往会忽视更为重要且持久的精神追求和智慧积累,最终可能会导致精神上的空虚和迷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人生哲学的思考,提醒读者在追求生活的同时,不应忘记心灵的成长与智慧的积累。
往年水仙从吴来,四万馀本花尽开。
今年祗得四千本,十本一花无重台。
家家水仙苦不售,一钱一本谁买回。
人穷罕有好事者,生理萧条良可哀。
水仙天暖但生叶,天寒始见花含胎。
今岁广南颇风雪,冻伤无数桃与梅。
水仙苦寒亦不发,安得一夜春气回。
我心望春与花似,春来我心花亦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