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苍龙,入震泽。民胥生,道得国。始用牡,振太白。
徐用止,田有获。吴山高,著铭勒。
东苍龙,入震泽。民胥生,道得国。始用牡,振太白。
徐用止,田有获。吴山高,著铭勒。
这首元代诗人揭祐民的《淮安王吴山歌六章(其三)》描绘了吴山的壮丽景色与历史的辉煌。诗中以“东苍龙,入震泽”开篇,形象地将吴山比作苍龙,进入震泽,展现了一种雄浑壮阔的自然景观。接着,“民胥生,道得国”,表达了人民在吴山的庇护下生活繁荣,道德昌明,国家强盛的主题。
“始用牡,振太白”,可能是指吴山的某种独特之处或历史事件,象征着力量的觉醒和光辉的闪耀。“徐用止,田有获”,则描述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吴山的恩泽逐渐显现,农田丰收,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
最后,“吴山高,著铭勒”,点明了吴山的崇高地位,不仅自然景观壮观,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值得后人铭记和颂扬。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吴山的自然美、人文美以及历史的深远影响,是一首富有深意的赞美诗。
双崖屹立几千仞,下有一叶之孤舟。
繁星乱垂光晔晔,长藤古木风飕飕。
荒祠幽黑山鬼集,怪石如人水边立。
锦峰绣岭云气深,万壑千岩露华滴。
山僧对话夜未央,不知风露满衣裳。
唤船振锡渡江去,林黑无由归上方。
高寒宇宙无人语,乱石滩声溅飞雨。
欲从严子借羊裘,坐待船头山月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