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亭危受众峰朝,岁晚移床借避嚣。
梅次第花春漠漠,鹤相随睡夜寥寥。
诸公安用怒生瘿,老子岂为饥折腰。
更入乱云深处去,极知与世不同条。
孤亭危受众峰朝,岁晚移床借避嚣。
梅次第花春漠漠,鹤相随睡夜寥寥。
诸公安用怒生瘿,老子岂为饥折腰。
更入乱云深处去,极知与世不同条。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在深山中的生活情景和心境。开篇"孤亭危受众峰朝,岁晚移床借避嚣"两句,形象地展现了诗人独自居住在一座偏僻的山中亭子里,那里的自然环境是如此险峻,以至于年迈之时还需要调整卧室位置来躲避风霜。"梅次第花春漠漠,鹤相随睡夜寥寥"写出了诗人在春日与梅花为伴,与白鹤共眠的孤独生活,那种淡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趣。
接着"诸公安用怒生瘿,老子岂为饥折腰"两句,则抒发了诗人对外界纷争与自身命运的超然态度。"诸公"指的是世间那些为了名利而愤懑不平甚至身体健康受损的人,而"老子"则是诗人自称,他宁愿忍受饥饿也不愿意为五谷杂陈的尘世所累。
最后"更入乱云深处去,极知与世不同条"表达了诗人决心更加深入自然之中,与世俗彻底告别的坚定意志。"乱云"象征着复杂混沌的世界,而"更入"则是对前述隐居生活的一种升华,显示出诗人追求超脱尘嚣、达到精神自在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比隐逸与世俗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于清贫自守、超然物外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体验和感悟。
混沌凿开,天险巍巍,东岩峻兮。是云髓凝成,半空高矗,天风吹裂,一线中开。妙出神功,高擎仙界,鸟道疑当太白西。凭高处,见云嘘岩腹,鼓舞风雷。
落花香染桃鞋。快阔步青云志壮哉。便万里孤骞,超人间世;一枝高折,作月中梯。笔蘸天河,手扪象纬,笑傲风云入壮题。摩苍壁,扫龙蛇醉墨,翔舞徘徊。
问篱边、黄花开否,瓮头新酒篘未。
故人有约酬佳节,一幅锦云先坠。凝莫睇。
正溪上、西风飒飒吹凉袂。行人笑指。
□大似渊明,吟诗吻燥,忍待白衣至。
曾报与,松下巢居居士。应来别墅同醉。
三人对月歌还舞,千载重阳奇事。何况是。
青云士、京华冉冉催征骑。吾侪耄矣。
愿强健年年,茱萸在手,分寄五千里。
此时辛酉初冬,下元望夜逢甘雨。
麦苗滋长,深根固蒂,多欢少虑。
念道无灾祸,圣贤佑众,生无苦遇。
天元将末,群仙庆会,功全行,朝元去。
别有天宫宝所,了真修、得升云路。
六铢衣挂,清平福救,九玄七祖。
归去无生老,自然性,明今达古。
各全家奉道,始终莫变,管如庞许。
公昔新著进士衫,道酣气岸清且髯。
政事堂堂史册载,威仪肃肃民具瞻。
光风回春霭芳草,剩水残山振枯槁。
至今吾乡诸父老,去思剧口谈公好。
当时进士几百人,奔趋衮衮登要津。
时雍所溉圣泽厚,仕宦未有如公贫。
公之家世秉周礼,伯叔兄弟官济济。
饮冰食蘖二十载,浊径终不污清渭。
而今四海乐太平,太平天子尧聪明。
台阁诸老皆老成,岂不与公书大名?
鄢城弦歌固非左,达以长官无不可。
故人天上待公来,绣衣白简青骢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