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下碧梧秋满天,砧声不断思绵绵。
北来风俗犹存古,南度衣冠不及前。
苜蓿总肥宛腰袅,琵琶曾泣汉婵娟。
人间俯仰成今古,何待他年始惘然。
露下碧梧秋满天,砧声不断思绵绵。
北来风俗犹存古,南度衣冠不及前。
苜蓿总肥宛腰袅,琵琶曾泣汉婵娟。
人间俯仰成今古,何待他年始惘然。
頫:(音府fu3)。
注一:该字形似“袅”字,意为大宛的好马。
这首诗是元代赵孟頫的《闻捣衣》,通过对秋夜露珠滴落梧桐、捣衣砧声回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古代风俗的怀念和对时光变迁的感慨。首句“露下碧梧秋满天”渲染了秋夜的寂静与凄清,而“砧声不断思绵绵”则借捣衣声寄托了无尽的思念之情。接下来,“北来风俗犹存古”暗示了对传统习俗的追忆,与“南度衣冠不及前”形成对比,表达了对往昔繁华的惋惜。后两句“苜蓿总肥宛腰袅,琵琶曾泣汉婵娟”通过“宛腰袅”和“汉婵娟”的典故,进一步深化了历史的沧桑感。最后,“人间俯仰成今古,何待他年始惘然”直抒胸臆,感叹世事如梦,不必等到未来才感到怅然若失,寓含了对当下时光的珍惜和对历史流转的深沉思考。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展现了赵孟頫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历史文化的独特见解。
来往看看二十春,开怀情话日相亲。
悬车我已安三径,捧檄君俄向七闽。
肯为浮名随薄俗,但施善政抚疲民。
他时奏最归来处,好访湖山莫厌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