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下者无不死,仙人伐毛且洗髓。
树金盘而射大鱼,天子不得宁其居。
存我丧我两无著,谁能服我长生不死之妙药。
揉木为耒,斲木为耜,弦木为弧,剡木为矢。
飞龙下来谢少年,羲农黄帝寿万千。
形而下者无不死,仙人伐毛且洗髓。
树金盘而射大鱼,天子不得宁其居。
存我丧我两无著,谁能服我长生不死之妙药。
揉木为耒,斲木为耜,弦木为弧,剡木为矢。
飞龙下来谢少年,羲农黄帝寿万千。
这首诗《飞龙引》由清代诗人李锴所作,充满了对古代圣贤生活的向往与赞美,以及对自然与宇宙奥秘的探索。
首句“形而下者无不死,仙人伐毛且洗髓”以道家思想为背景,表达了对长生不老的追求。仙人通过伐毛(剃去头发)和洗髓(清洗身体内部),达到超越生死的状态,体现了对肉体与精神双重解脱的渴望。
接着,“树金盘而射大鱼,天子不得宁其居”描绘了一幅充满神秘色彩的画面,金盘象征着高远的目标或理想,大鱼则可能代表难以触及的成就或梦想。这句诗暗示了即使身为天子,也难以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获得真正的安宁,强调了实现目标的艰难与复杂性。
“存我丧我两无著,谁能服我长生不死之妙药”进一步深化了对生命与存在的思考。存我与丧我之间的矛盾,反映了个体在追求自我与融入宇宙之间的挣扎。长生不死的妙药,既是对永恒生命的向往,也是对现实束缚的逃避,体现了人类对于超越有限生命状态的渴望。
后半部分“揉木为耒,斲木为耜,弦木为弧,剡木为矢”描述了原始社会中人们利用木材制作农具的过程,展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这些农具的制作,不仅体现了技术的进步,也寓意着人类对生存环境的适应与改造能力。
“飞龙下来谢少年,羲农黄帝寿万千”将神话中的飞龙与古代圣贤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先贤智慧与长寿的敬仰。飞龙的降临象征着知识与力量的传递,而羲农黄帝作为华夏文明的奠基者,他们的智慧与长寿被赋予了无限的荣耀。
整体而言,《飞龙引》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邃的哲思,探讨了生命、存在、自然与文明之间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与宇宙真理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