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法传将道士家,春醪一味采松花。
常时野坐开新瓮,几度山行载后车。
忤客有谁焚醉日,学仙何处饮流霞。
明朝又觅南邻伴,还汲清泉洗石洼。
酿法传将道士家,春醪一味采松花。
常时野坐开新瓮,几度山行载后车。
忤客有谁焚醉日,学仙何处饮流霞。
明朝又觅南邻伴,还汲清泉洗石洼。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张翥所作的《乐平刘复初隐居四咏·其三·饮酒》。诗中描绘了刘复初隐居的生活情景,以酿酒和饮酒为线索,展现了他与自然的亲近以及对道家仙风的向往。
首句“酿法传将道士家”暗示了刘复初可能受到道教影响,酿造方法源自道家,而选用松花作为原料,体现了对自然的崇尚和对高洁品质的追求。接下来,“春醪一味采松花”进一步描绘了酿酒的过程,春天采摘松花,酝酿成清甜的酒。
“常时野坐开新瓮,几度山行载后车”写刘复初常常在野外静坐,品尝新酿的美酒,甚至在山间漫步时也会带着酒壶,享受这种隐逸的乐趣。诗句透露出他对闲适生活的热爱和对山水之间的悠然自得。
“忤客有谁焚醉日,学仙何处饮流霞”两句,通过想象有谁能理解并欣赏他的醉人生活,表达了对知音的渴望,同时也暗含着对仙人般逍遥自在境界的向往。
最后,“明朝又觅南邻伴,还汲清泉洗石洼”预示着新的一天,刘复初又将寻找邻居共饮,以清泉洗涤石洼,再次享受这份隐居的雅趣。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隐士饮酒作乐、亲近自然的田园画卷,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旧留岸柳千株老,新种池荷一度开。
此是可翁题咏处,元戎领客喜同来。
竹叶初闻似雨声,禁林未晓已通明。
朱楼屈曲栏先湿,紫殿参差瓦欲平。
冰砚笔随花片起,风檐幔点蕊珠轻。
堂名不枉人间说,此际真如玉琢成。
终日坐汾淟,邈然无少欣。
登楼一周览,始见万山群。
微雨洗残暑,青天卷浮云。
襟怀两廓落,朗若见夫君。
见君君何在,顾影还独笑。
吏非金门游,隐异沧浪调。
江明秋月白,山空夜猿啸。
徒事百卷文,未返一竿钓。
留滞岂胜愁,非君谁与谋。
水寒终赴海,雁远暂宾秋。
举世不可语,犹当傲巢由。
赠君三尺剑,永驾五湖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