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怀何处不龙山,俗虑尘容尽可删。
帽为无风吹未落,石缘有磴上能攀。
但从鸡酒寻佳趣,岂必茱萸驻渥颜。
童叟追随林壑静,宰官何幸暂时閒。
放怀何处不龙山,俗虑尘容尽可删。
帽为无风吹未落,石缘有磴上能攀。
但从鸡酒寻佳趣,岂必茱萸驻渥颜。
童叟追随林壑静,宰官何幸暂时閒。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九月九日登高时的闲适心境与自然之乐。首句“放怀何处不龙山”表达了诗人豁达的心境,认为无论何处都能找到心灵的归宿,如同登上名山龙山一般。接下来的“俗虑尘容尽可删”,则直接点明了诗人想要摆脱日常琐事和世俗烦恼的愿望。
“帽为无风吹未落,石缘有磴上能攀”两句,通过形象的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登山时的轻松自在,帽子在无风中轻轻摇曳,而借助石阶攀登,既体现了登山的乐趣,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与挑战自我的勇气。
“但从鸡酒寻佳趣,岂必茱萸驻渥颜”则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于节日庆祝活动的态度,认为享受节日的乐趣并不一定要依赖特定的习俗或物品,如茱萸,重要的是寻找生活中的乐趣,与朋友共度美好时光。
最后,“童叟追随林壑静,宰官何幸暂时閒”表达了诗人与老少同游,共享宁静山林之乐的喜悦,同时也感叹于身为官员能暂时摆脱公务,享受片刻悠闲的幸运。整首诗洋溢着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对生活乐趣的追求以及对短暂休闲时光的珍惜之情。
山中无音乐,丝竹在禽鸟。
嘤嘤呼春晴,呖呖报春晓。
娇吟与柔哢,圆滑斗新巧。
知君在山中,乐此长不少。
疏篱密竹外,深涧绿树表。
青鞋踏花影,信步听未了。
归去闻筝声,应怪银甲小。
我来行一月,风雨春江渺。
今朝豁晴霁,孤琴破幽悄。
铿如女娲笙,忽作余音袅。
平生黄钟耳,直欲辨分杪。
万事付松风,翛然坐秋草。
天寒思故衣,家贫思良妻。
所以孟德耀,举案与眉齐。
忆汝事我初,高楼映深闺。
珠钿照罗绮,簪佩摇玉犀。
梳掠不待晓,妆成听鸣鸡。
中吴昔丧乱,廿口各东西。
有母不得将,独汝与提携。
我复窜远方,送我当路啼。
纷纷道上人,无不为惨凄。
今年我还家,赤手无所赍。
汝亦遇多难,典卖罄珥笄。
朝炊粥一盂,暮食盐与齑。
堂有九十姑,时复羞豚蹄。
膏沐弗暇泽,发落瘦且黧。
别来复秋深,露下百草凄。
破碎要补缀,甘旨需酱醯。
安贫兼养老,此事汝素稽。
作诗远相寄,新月当窗低。
纸挂高枝湿暝烟,乞灵多是往来船。
雷轰古石犹遗迹,雨湿荒祠不记年。
护羽翠禽低隐竹,摇花白苇远粘天。
封侯万里吾今老,早办扁舟别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