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鼓荒荒欲二更,邻家相唤月中行。
平田一路人如蚁,顾影萧条亦自惊。
城鼓荒荒欲二更,邻家相唤月中行。
平田一路人如蚁,顾影萧条亦自惊。
这首诗描绘的是明朝诗人刘崧在五月十五夜晚所见的场景。首句“城鼓荒荒欲二更”,通过“荒荒”一词,传达出城池的荒凉与寂静,夜深人静,城楼上的鼓声显得格外沉闷。次句“邻家相唤月中行”,写邻居们在月光下相互呼唤,匆匆出行,暗示了局势的紧张和不安。
“平田一路人如蚁”,运用比喻,形容人群密集,如同蚂蚁般在田间小路上络绎不绝,显示出逃难的人流之多,场面宏大而悲壮。最后,“顾影萧条亦自惊”,诗人以自我感受作结,即使在如此大规模的人群中,他依然能感受到自身的孤独和恐惧,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无常。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战乱时期百姓流离失所的景象,以及诗人对时局和个人境遇的深深忧虑。
烟中列岫青无数。遮不断、长安路。
杜鹃谁道等闲啼,迤逦得人归去。
陇云秦树,周台汉苑,满眼相思处。
停杯莫放离歌举。至剪烛、西窗语。
元都燕麦又东风,自是刘郎迟暮。
纫兰结佩,裁冰斫句,细和闲情赋。
道风清。武帘交互经营。
聚三天、合和两地,斡元宫、真气流行。
变刚柔、游龙牝马,应七十、十候生成。
走玉飞金,喷烟吸雾,相交水火迅当鸣。
六阴散、三阳鼎聚,丹品秀华英。
香风衬、金光透体,几缕霞明。
顿开基、头头性显,彻大千、沙界纵横。
拉轻吹、徘徊踊跃,步云霄、体段峥嵘。
非色非空,不增不减,海珍如意吐真晶。
罄内外、光华无碍,神用六通迎。
先天貌、功成荡荡,无复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