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草绿盈盈,飞英扑马轻。
秦楼临曲水,谢客是宣城。
柳弱丁年态,花娇子夜情。
升平无汗马,都护听流莺。
春草绿盈盈,飞英扑马轻。
秦楼临曲水,谢客是宣城。
柳弱丁年态,花娇子夜情。
升平无汗马,都护听流莺。
这首明代诗人张元凯的《春游与谢都尉二首(其二)》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人物活动。首句“春草绿盈盈”以生动的色彩描绘出春草的茂盛,充满了生机。"飞英扑马轻"则通过写飞舞的落花轻轻打在马身上的细节,展现出春日里的轻盈与浪漫。
接下来,“秦楼临曲水”描绘了一座楼阁坐落在弯曲的水边,暗示了环境的优雅和宁静。“谢客是宣城”点出友人谢都尉来自宣城,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背景和人物身份。
“柳弱丁年态”中的“柳弱”象征着青春的柔美,“丁年”指男子二十岁,这里形容谢都尉正值青春年华,姿态动人。“花娇子夜情”则借花的娇艳来映衬谢都尉的情感,可能暗含着他对夜晚美景的欣赏或对佳人的思慕。
最后两句“升平无汗马,都护听流莺”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赞美,以及谢都尉在这样的和平环境中无需驰骋疆场,而是可以悠闲地倾听流莺的鸣叫,享受生活的乐趣。整首诗以春景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人物情感的刻画,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共度春日的美好时光。
山行不作懒,杖策穷幽邃。
崎岖十里馀,乃得桃源地。
竹树蓊以鲜,峰峦秀而媚。
娇云弄奇姿,啼鸟含幽意。
周遭帷幄中,一带江流驶。
始知造物悭,异境亦所秘。
行行松门深,钟磬出萧寺。
残僧五六辈,相顾各猜异。
须臾问讯通,颜色颇夷粹。
高堂清风多,起我无穷思。
提携更小庵,清绝非人世。
自怜学宦游,十载沉卑位。
功名与丘壑,两计皆未遂。
时变搅中肠,忧端丛千猬。
岂如山间僧,了无秋毫累。
一榻寄岩阿,烟霞为活讣。
脱身名利尘,洗耳市朝事。
兹游成邂逅,颇与宿心契。
晚日下层巅,踌躇聊自慰。
重来定何时,往往先梦寐。
《游杨村仁王院二十韵》【宋·郭印】山行不作懒,杖策穷幽邃。崎岖十里馀,乃得桃源地。竹树蓊以鲜,峰峦秀而媚。娇云弄奇姿,啼鸟含幽意。周遭帷幄中,一带江流驶。始知造物悭,异境亦所秘。行行松门深,钟磬出萧寺。残僧五六辈,相顾各猜异。须臾问讯通,颜色颇夷粹。高堂清风多,起我无穷思。提携更小庵,清绝非人世。自怜学宦游,十载沉卑位。功名与丘壑,两计皆未遂。时变搅中肠,忧端丛千猬。岂如山间僧,了无秋毫累。一榻寄岩阿,烟霞为活讣。脱身名利尘,洗耳市朝事。兹游成邂逅,颇与宿心契。晚日下层巅,踌躇聊自慰。重来定何时,往往先梦寐。
https://shici.929r.com/shici/wmsZA.html
衣冠半知识,喜君天下士。
奥学沧溟深,高谈风雨驶。
胸中富经纶,忧国心屡痞。
誓言排阊阖,开口献天子。
时绌道不伸,倦怀归故里。
盘礴曾几时,九天飞诏旨。
春风饱征帆,一苇吴江水。
见晚上应嗟,使华聊复尔。
丞相君之甥,风流酷相似。
彤陛看摩肩,笑谈销敌垒。
君家有世臣,名实耀国史。
奇谋付子孙,鞭笞馀马箠。
行增前德光,更雪中朝耻。
事成岂因人,碌碌焉能比。
我昔缀僚末,高山日仰止。
穷达两悬殊,星辰视泥滓。
平生白眼多,君独挂牙齿。
更须假扶摇,南溟将一徙。
富贵等劳生,不如行乐耳。
遑遑观一世,荣辱随偾起。
幽寻苦无暇,佳处谁屈指。
春归呼我游,邂逅佳公子。
莫侯江南秀,幽香发蕙茝。
新诗更清激,㶁㶁寒流驶。
锦屏有蒲郎,冰壶清彻底。
便腹久空洞,了不见嗔喜。
岁晚得二友,追随当行李。
五湖三江宽,亦不遗洲沚。
偶来泛扁舟,朱墨推案几。
徜徉一水间,便欲寄残齿。
追观少年心,寂寞已灰死。
穷通岂无命,流坎听行止。
岷山行筑室,计决吾往矣。
斗酒相往还,素约自今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