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秽驱风力,三秋贮月明。
未归湖海棹,聊寄薜萝情。
翠竹独居色,寒蛩夜坐声。
寂喧随万感,心与境俱清。
荒秽驱风力,三秋贮月明。
未归湖海棹,聊寄薜萝情。
翠竹独居色,寒蛩夜坐声。
寂喧随万感,心与境俱清。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庭前残花被秋风卷走,仅剩寒蛩与疏竹相伴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寂静与清幽,以及内心情感的微妙变化。
首句“荒秽驱风力”,以“荒秽”象征秋天的萧瑟与凋零,风力强劲地驱散着这一切,营造出一种肃杀的氛围。接着,“三秋贮月明”一句,将时间限定在秋季,强调月光的皎洁与明亮,与之前的荒凉形成对比,暗示着即使在衰败中,也有美好的事物存在。
“未归湖海棹,聊寄薜萝情”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却只能暂时借由自然景物来寄托自己的情感。这里的“湖海棹”象征着广阔的天地和自由自在的生活,而“薜萝情”则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两者形成了一种内心的矛盾与追求。
“翠竹独居色,寒蛩夜坐声”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静谧与清冷。翠竹在夜晚独自散发着绿色的光芒,寒蛩则在寂静的夜晚发出细微的声音,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远离尘嚣、充满自然之美的场景。
“寂喧随万感,心与境俱清”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无论是外界的寂静还是内心的波动,都在这清新的环境中得到了净化。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的变化,表达了自己对宁静与和谐的追求,以及在复杂世界中保持心灵纯净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在喧嚣世界中寻找心灵平静的努力。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秋日画卷,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乘兴出游眺,初不言所之。
家人固难求,我亦不自知。
投杖却人扶,疾步莫能追。
荒寒野庙壖,枯涸沤菅池。
过门争邀留,具食不容辞。
浊醪小瓮酿,香饭别甑炊。
瓦盆进豚肩,石臼捣花餈。
新冬不易见,醉倒理亦宜。
举手谢主人,外强中实衰。
一觞可以起,它日更为期。
摵摵败叶飞,黯黯寒云低。
村墟与市里,触目一惨悽。
今日病体轻,驾言适城西。
丹柿满野店,青帘出江堤。
猎骑载雉兔,樵担悬鹑鸡。
居人各自得,使我念故溪。
故溪不敢说,况复朝金闺。
伤哉齧雪翁,岁晚犹牧羝。
下愚不自还,大惑终身迷。
君恩何由报,力耕愧黔黎。
十日风雨今日晴,衰病忽减思闲行。
接䍦一幅烟雾薄,舴艋八尺凫鹥轻。
亭亭孤塔远天碧,曲曲深巷斜阳明。
数家茅屋门昼掩,不闻人声闻碓声。
身似庞公不入城,东阡南陌饯馀生。
新年倘有丰年喜,买酒渔村看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