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伍子胥庙》
《伍子胥庙》全文
宋 / 李廌   形式: 古风

烈士可庙食,么么可悲夫。

誓心报荆郢,忍耻适江吴。

功成期牖下,旋闻赐属镂。

楚邦乃怨耦,宿愤向已摅。

涛江厌波神,魂魄游故都。

存亡两陈迹,无用愧包胥。

(0)
注释
烈士:英雄。
庙食:供奉在庙中。
么么:小小的。
悲夫:何足悲叹。
荆郢:古代楚国的地名。
忍耻:忍受耻辱。
牖下:家中。
属镂:古代的一种死刑。
怨耦:怨恨的人群。
宿愤:长久的愤怒。
涛江:江涛。
故都:故乡。
存亡:生与死。
愧包胥:像申包胥那样感到羞愧。
翻译
英雄可以被供奉在庙中,小小的失败又何足悲叹。
立誓要报答荆郢之恩,忍受耻辱前往江吴之地。
期待功成名就时,在家中安享宁静,却突然听说赐予死刑。
楚国的民众充满怨恨,长久的愤怒终于得以发泄。
江涛厌倦了波浪,他的魂魄在故乡游荡。
生与死都是过往的痕迹,不必再像申包胥那样感到羞愧。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廌创作的《伍子胥庙》,表达了诗人对英雄忠臣伍子胥不灭的崇敬与怀念之情。全诗通过描述烈士可庙食的情景,抒发了伍子胥誓死报国、英魂永存的主题。

“烈士可庙食,么么可悲夫。”开篇即以“烈士”二字点明主角,表达对伍子胥忠诚不屈精神的赞颂。"么么"一词传达出诗人深切的哀痛之情。

“誓心报荆郢,忍耻适江吴。”此句写出了伍子胥坚定不移的誓言和他为国忍受屈辱的壮举。“荆郢”、“江吴”皆指古地名,象征着国家的疆域与民众。

“功成期牖下,旋闻赐属镂。”诗人通过这两句描绘了伍子胥在完成伟大事业后,却遭遇不幸被杀的悲剧。"期牖下"暗示着英雄生命的突然终结,而"旋闻赐属镂"则表现出对其英魂永存的赞美。

“楚邦乃怨耦,宿愤向已摅。”这两句诗表达了伍子胥之所以被后人铭记,是因为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敌人的深恨未曾消减。

“涛江厌波神,魂魄游故都。”这里借"涛江"与"波神"形象化地描绘了伍子胥英灵不息的精神状态,而"魂魄游故都"则是对他忠魂永驻故土的一种表达。

“存亡两陈迹,无用愧包胥。”诗尾两句,通过对比生者与死者的不同命运,强调了伍子胥的英灵虽死犹荣,而活着的人却可能因无能为力而感到羞愧。"包胥"一词又一次点出了伍子胥的名字,使读者在心中再次唤起这位英雄的形象。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是对伍子胥个人英勇事迹的颂扬,更是对所有为国牺牲、忠诚不渝之士的共同赞歌。

作者介绍
李廌

李廌
朝代:宋   字:方叔   号:德隅斋   籍贯:华州(今陕西华县)   生辰:zhì)(1059-1109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猜你喜欢

鹧鸪天·其二家居日寿词

诸佛林中女寿星。千祥百福产心田。

喜归王母初生地,满劝麻姑不老泉。

吾梦佛,半千员。一年一佛护庭萱。

数过九十从头数,四百馀零一十年。

(0)

趋向

舍我灵龟,观我朵颐。背义从利,人无远思。

贲于丘园,束帛戋戋。既能图大,小在其间。

(0)

寄杨轩

淇水清且泚,泉源发吾地。

流到君家时,尽是思君意。

(0)

首尾吟·其八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到忘言是尽时。

虽则借言通要妙,又须从物见几微。

羹因不和方知淡,乐为无声始识希。

多少风花待除改,尧夫非是爱吟诗。

(0)

观五帝吟

进退肯将天下让,著何言语状雍容。

衣裳垂处威仪盛,玉帛脩时意思恭。

物物尽能循至理,人人自愿立殊功。

当时何故得如此,只被声明类日中。

(0)

秋游六首·其六

霜天寥落思无穷,不奈楼高逼望中。

四面溪山徒满目,九秋宫殿自危空。

云横远峤千寻直,霞乱斜阳数缕红。

无限伤情言不到,共谁开口向西风。

(0)
诗词分类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诗人
乙支文德 洪天锡 周处 贾充 韩肖胄 孙周卿 崔子向 封彦卿 乐昌公主 孙偓 刘羲叟 畅诸 吕让 裴耀卿 阎济美 郭茂倩 李宗勉 毕世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