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泉鳞石照无泥,细草清蒲意欲齐。
寂寂坐溪看雨到,亭亭驻勒近莺啼。
社中诗友惊频换,湖上山名问不迷。
兴发便须呼笔札,酒酣敧侧雁行题。
鉴泉鳞石照无泥,细草清蒲意欲齐。
寂寂坐溪看雨到,亭亭驻勒近莺啼。
社中诗友惊频换,湖上山名问不迷。
兴发便须呼笔札,酒酣敧侧雁行题。
这首明代诗人李东阳的《西山和许廷冕刘时雍汪时用三兵部韵五首(其二)》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生机的山水画面。首句“鉴泉鳞石照无泥”,写出了山泉清澈见底,石头纹理如鳞,映照出水面的洁净。次句“细草清蒲意欲齐”,则通过细草与清蒲的生长状态,展现出自然的和谐与整齐。
诗人独自坐在溪边,静静地欣赏着雨滴落下,享受这份宁静。“寂寂坐溪看雨到,亭亭驻勒近莺啼”两句,通过“寂寂”和“亭亭”两个形容词,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环境的宁静,同时莺啼声增添了生动的动态元素。
“社中诗友惊频换,湖上山名问不迷”两句,诗人与朋友们在这样的环境中交流,对山水之名如数家珍,显示出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最后,“兴发便须呼笔札,酒酣敧侧雁行题”表达了诗人即兴创作的豪情,酒至微醺,灵感涌动,挥毫泼墨,仿佛雁行排列,展现了诗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的情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山的景致,寓情于景,体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