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象州道中二首·其二》
《象州道中二首·其二》全文
宋 / 李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竹屋茅檐三四家,土风渐觉异中华。

碧榕枝弱还生柱,红荔春深已著花。

社燕不巢南候别,塞鸿无信北音赊。

海山此去犹千里,会见安期枣似瓜。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象州道中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边远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

首句“竹屋茅檐三四家”,简洁勾勒出一片宁静的乡村景象,竹屋与茅檐构成的民居,稀疏分布,透露出一种原始而质朴的生活状态。接着,“土风渐觉异中华”一句,点明了这里的风俗习惯与中原地区有所不同,暗示了地域文化的差异性。

“碧榕枝弱还生柱,红荔春深已著花。”这两句细致描绘了当地的自然景观。榕树的枝条虽弱,却顽强地生长着,甚至长到了房屋的柱子上;而红荔树在春天深处已经开花,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这两句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也隐含了对生命力的赞美。

“社燕不巢南候别,塞鸿无信北音赊。”这两句通过燕子和鸿雁的行为,反映了季节的变化和边远地区的地理特征。社燕不在此地筑巢,似乎在告别南方的家乡;而北方的鸿雁则难以传来消息,暗示了与外界联系的不便。这两句寓情于景,表达了作者对边疆生活的感慨。

最后,“海山此去犹千里,会见安期枣似瓜。”这两句展望未来,表达了一种对远方的向往和期待。虽然距离遥远,但作者相信终有一天能够见到传说中的安期生,品尝到像瓜一样的大枣,寄托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边远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表达了作者对边疆生活的独特感受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作者介绍
李纲

李纲
朝代:宋   字:伯纪   号:梁溪先生   生辰:1083年-1140年2月5日

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
猜你喜欢

夜宿淮云寺二首似用上人·其一

朝来玉阜向芝川,暮转娄城百里悬。

僮识我心宁悼苦,马知人意不须鞭。

青青陇麦迷残照,霭霭江村锁夕烟。

甫到淮云星月烂,扣门惊破老僧禅。

(0)

闻喜归朝为云南太守杨大本题

近分旌旆守藩维,强把征袍换绿衣。

越巂北来天路远,牂牁南下客船稀。

黄堂酒散灯花落,铃阁香销蟢子飞。

遥想杏花春雨里,鹊声争报远人归。

(0)

双溪八景八首·其三湖边杖屦

春日逍遥湖上行,东风骀荡若为情。

却怜柳絮随风舞,又见荷钱贴水生。

(0)

扇面小景

远岫凝风翠欲流,绿阴深树晚悠悠。

抱琴坐石忘归路,流水高山兴最幽。

(0)

玉蕊仙真图应制·其二

白鹇飞飞白鹤舞,孔雀长鸣唤鹦鹉。

苍松翠竹白云深,彷佛瑶池降王母。

王孙善画盖有神,綵笔幻出真天人。

蓬莱弱水路不隔,愿献枫宸万寿春。

(0)

赠日本廉上人

一别扶桑路,俄惊二十秋。

暂逢皆白首,相顾各青眸。

就里诸天近,行边一念休。

出山应扫迹,渡海不须舟。

雨过龙归钵,经残月满楼。

尚期他世会,聊共此生浮。

猿鸟陪吟眺,乾坤任去留。

堂堂天竺境,都在汝心头。

(0)
诗词分类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诗人
冯梦祯 陈抟 王居安 陈寿祺 甄龙友 归子慕 刘泾 载湉 支遁 张协 蔡元定 冯延登 杨师道 刘桢 张维屏 皇甫松 刘致 裴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