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自张平道入瑶溪》
《自张平道入瑶溪》全文
宋 / 释德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冲虎曾经落照村,千峰盘尽始登门。

惯闻跛脚阿师法,喜见横行道者孙。

爱客精神清入画,游方踪迹夜重论。

杖藜又入层云去,知有安公旧隐存。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探访友人的场景,充满了禅意与自然之美。首句“冲虎曾经落照村”以虎落照村起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神秘的氛围,暗示了旅程的不平凡。接着,“千峰盘尽始登门”一句,通过层层叠叠的山峰,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与漫长,同时也预示着即将到达的目的地将会有不同寻常的景象。

“惯闻跛脚阿师法,喜见横行道者孙”两句,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一方面表达了对老僧(跛脚阿师)修行法门的尊敬与传承的喜悦,另一方面则暗示了年轻一代(道者孙)在修行道路上的自由与无畏。这种传承与创新的结合,体现了佛法的生生不息。

“爱客精神清入画,游方踪迹夜重论”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对友人的热情好客之情,以及对旅行中所见所感的深刻思考,都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令人回味无穷。夜晚的讨论,则是心灵深处的交流,揭示了友情与智慧的珍贵。

最后,“杖藜又入层云去,知有安公旧隐存”以杖藜入云结束,既是对旅程的继续,也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与期待。这里的“安公旧隐”,或许象征着过去智慧与宁静的所在,也可能是对未来的某种期许,整个画面充满了哲思与诗意。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风光与人物活动,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与情感,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友情和修行的独到见解,是一首富有意境与韵味的佳作。

作者介绍

释德洪
朝代:宋   生辰:1089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你喜欢

题听雨堂

王笋参参好弟兄,幽轩共对短灯檠。

抟风万里志将遂,听雨几年心独清。

戏綵奉觞欢正洽,对床攲枕梦初成。

此时细细檐花落,别是一觥风雨声。

(0)

海陵病中·其一

病知前路资粮少,老觉平生事业非。

无数青山隔沧海,与谁同往却同归。

(0)

光风霁月亭

江边回首见峥嵘,砥柱颓波气象狞。

三面好山俱觌面,一泓寒绿不闻声。

月从康节诗边吐,风向包羲易里生。

如此生涯天未老,更须著脚外间行。

(0)

踏莎行

万水千山,两头三绪。凭高望断迢迢路。

钱塘江上客归迟,落花流水青春暮。

步步金莲,朝朝琼树。目前都是伤心处。

飞鸿过尽没书来,梦魂依旧阳台雨。

(0)

句·其一

湖边乔木幽人宅,楼外长江帝子洲。

(0)

送僧归西林院

振锡西林去,清闲称所依。

高巢孤鹤返,深谷片云归。

野色供吟笔,秋光射衲衣。

长亭携别处,落日半沉晖。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畅诸 吕让 裴耀卿 阎济美 郭茂倩 李宗勉 毕世长 傅光宅 李阳冰 祝钦明 蔡延庆 顾宸 钱肃乐 李恒 武翊黄 曹著 王苏苏 余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