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常父湖州界中》
《和常父湖州界中》全文
宋 / 孔平仲   形式: 古风

常民踏车将纳水,今民踏车将出水。

大田不复见沟塍,洪潦汗漫来千里。

昨在会稽固已闻,湖州春雨夏不止。

吹堤卷石冒城郭,馀波之潴此乃是。

至今蒲蠃在民屋,冢树伐尽生葭苇。

茅檐破漏不暇完,父子茕茕瘦相倚。

西风摇落天地秋,下污上莱无所收。

新田今已不可种,问民出水将安求。

水乾鱼虾或易得,且以咀嚼充饥喉。

贫者往往鬻儿女,征徭纷纷复不休。

我从农夫遗斗米,自顾饱食诚堪羞。

四方近日苦穷乏,嗟我有意奚能周。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诗人孔平仲对湖州地区洪水灾害的深切关注与同情。诗中通过生动的场景描述,展现了农民在洪水面前的无助与艰辛生活。

首句“常民踏车将纳水,今民踏车将出水”,形象地描绘了农民在不同季节面对水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春季准备灌溉农田,夏季则需应对洪水。接下来,“大田不复见沟塍,洪潦汗漫来千里”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洪水泛滥的景象,农田被淹没,千里之内一片汪洋。

“昨在会稽固已闻,湖州春雨夏不止”表明诗人对这一情况早有耳闻,而“吹堤卷石冒城郭,馀波之潴此乃是”则展示了洪水的威力,不仅淹没了农田,甚至侵蚀到城市。接着,“至今蒲蠃在民屋,冢树伐尽生葭苇”描述了洪水退后留下的荒凉景象,房屋受损,树木被砍伐,芦苇丛生。

“茅檐破漏不暇完,父子茕茕瘦相倚”描绘了灾民的生活状况,简陋的茅草屋破败不堪,家人相依为命,生活极其困苦。最后,“西风摇落天地秋,下污上莱无所收”预示着秋天的到来,但因洪水破坏,农作物无法收获,丰收无望。

“新田今已不可种,问民出水将安求”表达了对灾民未来出路的担忧。尽管洪水过后可能有少量鱼类可捕,但不足以解决温饱问题,许多家庭被迫卖掉子女以求生存。同时,赋税徭役的不断加压,让灾民雪上加霜。

“我从农夫遗斗米,自顾饱食诚堪羞”诗人反思自己虽有余粮,却无力帮助更多受灾民众,内心感到羞愧。最后,“四方近日苦穷乏,嗟我有意奚能周”表达了对天下苦难百姓的深切同情,以及自身力量有限的无奈。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对灾民生活的细腻描绘,反映了宋代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惨境遇,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与忧虑。

作者介绍

孔平仲
朝代:宋   字:毅父   籍贯:今峡江县罗田镇西江村   生辰:1044

孔平仲,生于庆历四年(1044),字毅父,今峡江县罗田镇西江村人,政和元年(1111)病卒,终年六十八岁。《清江三孔集》四十卷中,平仲占21卷。 
猜你喜欢

用韵答纸衾简云岩·其一

骨胎尽出先生楮,醉梦常宜处士梅。

席上雪铺便我寝,帐中风动任渠开。

(0)

杏花天

年时中酒风流病。正雨暗、蘼芜深径。

人家寒食烟初禁。狼藉梨花雪影。

西湖梦、红沈翠冷。记舞板、歌裙厮趁。

斜阳苦与黄昏近。生怕画船归尽。

(0)

踏莎行.灵泉重阳作

菊露晴黄,枫霜晚翠。重阳气候偏如此。

异乡牢落怕登临,吾家落照飞云是。

举扇尘低,脱巾风细。灵苗医得人憔悴。

灯前点检欠谁人,惟有断鸿知此意。

(0)

虞美人.在芜湖待仲甄巨卿未至作

吴波亭畔千行柳。直恁留人久。晚来船槛再三凭。

又是一钩新月、照江心。故人有约何时到。

白地令人老。只愁酒尽更谁赊。

一段闲愁无计、奈何他。

(0)

谒金门·其四

山数尺。江草江波同碧。晚雨吹风才数滴。

行人心更急。漠漠疏烟如织。遮断客愁不得。

肠断故园无信息。灯花闲手剔。

(0)

偶成·其四

独行饱饭腹屡扪,欲出未出星纵横。

梅花于人远近好,月色随我东西明。

香来适与鼻观会,夜久忽遣毛骨惊。

急须唤取陈夫子,欲与平章此段清。

(0)
诗词分类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诗人
韩缜 于良史 黄龟年 王应麟 钱士升 王献之 元载 瞿汝稷 阎长言 陈邦瞻 程梦星 徐勉 石崇 王钦若 张柬之 崔骃 真可 严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