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疑梦》
《疑梦》全文
唐 / 王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莫惊宠辱空忧喜,莫计恩雠浪苦辛。

黄帝孔丘何处问?安知不是梦中身。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mèng
táng / wángwéi

jīngchǒngkōngyōuēnchóulàngxīn

huángkǒngqiūchùwènānzhīshìmèngzhōngshēn

注释
莫惊:不必惊讶于。
宠辱:受到宠爱或侮辱。
空忧喜:空自欢喜或忧虑,指不应过度情绪化。
莫计:不必计算,指不必过于在意。
恩雠:恩惠与仇恨,指恩怨得失。
浪苦辛:白白受苦,指无谓的痛苦。
黄帝孔丘:黄帝,中国上古时期的传说人物;孔丘,即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代表智慧和学问。
何处问:在哪里可以寻求。
安知:怎么知道。
不是梦中身:不是梦境中的幻象,暗示生活可能如梦般不真实。
翻译
不要因宠幸或侮辱而空自欢喜或忧虑,不要过于计较恩怨得失而白白受苦。
黄帝和孔子这样的圣人在哪里可以寻找到呢?谁知道我们现在的生活是不是只是梦境中的存在?
鉴赏

这首诗是王维在唐代创作的,名为《疑梦》。从诗中可以看出,王维通过这四句话表达了他对于人生宠辱、喜悲恩怨的一种超脱态度。他劝诫自己和读者,不要被世间的荣辱所动摇,不要计较个人之间的恩恩怨怨,因为这些都是过眼云烟。

首句“莫惊宠辱空忧喜”表达了对待名利得失持平常心的态度。宠辱,指的是荣誉和羞辱;空忧喜,则是说不要因外界之事而产生无谓的忧愁与快乐。

第二句“莫计恩雠浪苦辛”则进一步强调了对待人间恩怨要有超然的心态。恩怨,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恩爱和怨恨;浪苦辛,则是说不要在这方面浪费自己的精力去计较。

第三句“黄帝孔丘何处问?”则引出了古代圣贤黄帝和孔子,用来象征着道德和智慧的最高境界。诗人通过提问,似乎是在询问这些圣贤在哪里,也许是想寻求他们的智慧来指导自己如何看待世间万象。

最后一句“安知不是梦中身?”则表达了一种对现实与梦境之间界限的质疑。诗人通过这种哲理,暗示了凡事如梦的佛学思想,也可能是在提醒自己和读者要有清醒的自我认知,不要被世间的幻象所迷惑。

总体来说,这首诗展示了作者深邃的生命观和超脱的人生态度,同时也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理思考。

作者介绍
王维

王维
朝代:唐   字:摩诘   籍贯: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   生辰:721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猜你喜欢

中秋夜独坐

明月在檐楹,披衣我独行。

如何一步地,偏生万里情。

去去我欲眠,明月不须明。

(0)

古意二首·其二

作鸟莫作凤,举世无梧桐。

作兽莫作麟,唐虞不再逢。

何如鸡与鹜,饮啄亦从容。

鼎俎久相候,安能长自雄。

(0)

三肴

千山寒落荫重茅,拟作明珠误水泡。

一任晓风惊复息,不教残冻挂空梢。

(0)

三江

翘首南天意未降,毵毵白拂竖寒窗。

曾同黄姓同蕲路,一棹萧萧夜渡江。

(0)

八齐

多少寒山子,相看在小溪。

不知香冷处,终日对花迷。

(0)

三江

枯树望空白,回头香在窗。

一时闻见静,使我梦魂降。

(0)
诗词分类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诗人
张九龄 真德秀 纪昀 范浚 郝经 鲍溶 吴均 黎廷瑞 杨无咎 白朴 周伦 李益 李贽 刘永济 张居正 阮籍 罗邺 刘学箕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