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幸从人望,西巡顺物回。
云收二华出,天转五星来。
十月农初罢,三驱礼复开。
更看琼岳上,佳气接神台。
东幸从人望,西巡顺物回。
云收二华出,天转五星来。
十月农初罢,三驱礼复开。
更看琼岳上,佳气接神台。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帝王巡幸的壮丽画面,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来表达对皇帝的颂扬之情。开篇“东幸从人望,西巡顺物回”两句,表现了皇帝巡视四方、恩泽所及的情景,人们翘首以待,期待圣主的到来,同时也暗示了一种循序渐进、顺应自然的治理之道。
接着“云收二华出,天转五星来”两句,则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写,强化了皇帝与天地之间关系的神圣性。这里的“二华”可能指的是太行山和华山,而“五星”则代表着皇权的光辉无限。
“十月农初罢,三驱礼复开”两句,表明了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以及对农业周期的尊重与顺应。同时,“三驱”可能指的是古代的三次除草活动,而“礼复开”则意味着一种秩序和制度的恢复。
最后,“更看琼岳上,佳气接神台”两句,是诗人对景象的进一步描绘,也是对皇帝崇高地位的再次肯定。这里的“琼岳”指的是美好之山,而“佳气接神台”则表现了诗人对于圣主与天界相通的一种美好愿望。
整首诗通过精细的景物描写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展现了一幅皇权与自然、礼仪与农业交织在一起的壮观画卷。
睡馀闻啄木,忽忆福昌春。
官舍题诗壁,如今经几人。
犹能老耽酒,依旧拙谋身。
尚想兰宫路,东风清洛滨。
端溪石砚天下奇,紫光夜半吐虹霓。
不同凡石追时好,要与日月争光辉。
韬藏久矣不敢用,惟恐翰墨污染之。
樊子文章有馀地,汪汪万顷谁敢窥。
赠君此砚勿轻弃,经史妙处其发挥。
飞流溅沫满天下,要使咳唾皆珠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