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人楼下昔经过,已见颓垣锁碧萝。
万个琅玕题字少,无边芳草倚阑多。
松根云护将崩石,蘋末鱼翻欲败荷。
为报西园公子□,平原宾客近如何。
远人楼下昔经过,已见颓垣锁碧萝。
万个琅玕题字少,无边芳草倚阑多。
松根云护将崩石,蘋末鱼翻欲败荷。
为报西园公子□,平原宾客近如何。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再次探访朱侍御的园亭时所见的景象,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感慨与怀旧之情。
首联“远人楼下昔经过,已见颓垣锁碧萝”,开篇即以“远人楼下”点出地点,暗示此地已非初次造访,而“已见颓垣锁碧萝”则描绘了园亭经过岁月侵蚀后的衰败景象,碧萝缠绕在残垣断壁之上,透露出一种沧桑之美。
颔联“万个琅玕题字少,无边芳草倚阑多”,进一步描写园中景致。琅玕,此处指竹子,诗人见到成千上万的竹子,却鲜有人题字留念,反衬出竹林的幽静与寂寞;而“无边芳草倚阑多”则以茂盛的芳草映衬出栏杆的孤独与冷清,两相对照,更显出园亭的荒凉与时间的流逝。
颈联“松根云护将崩石,蘋末鱼翻欲败荷”,转而描写松树与水生植物的景象。松根被云雾环绕,似乎要支撑起即将崩塌的石头,象征着生命力的顽强;而水面上的萍叶下,鱼儿翻腾,欲要破坏荷叶,展现出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这两句通过对比,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也暗含了对园亭变迁的感慨。
尾联“为报西园公子□,平原宾客近如何”,以询问的方式结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园亭主人及昔日宾客现状的关心与怀念。空缺处的“□”可能代表的是一个未完成或缺失的字,但不影响整体诗意的理解。
综观全诗,彭孙贻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园亭的变迁与自然界的生机,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
昔人好与胜己处,今世陋学多专愚。
惜哉计出柏马下,往往自足令人吁。
子今年少且竞爽,径拂归袖真良图。
人言十步有茂草,行矣求益无踌躇。
我本江海人,来守仙佛国。
年丰讼牒稀,公事不留积。
岂无一樽酒,约客飞大白。
重念此邦人,朝饱不谋夕。
顷遭两年荒,十九皆菜色。
城中多饿殍,倒死臭熏陌。
幸兹连岁丰,粒米弃狼籍。
嬉嬉不营生,便尔轻牟麦。
三日天不雨,沙田已龟坼。
十家九无储,何以度饥厄。
我为此邦忧,夜眠不安席。
愿天岁岁丰,愿尔痛俭啬。
一年三年储,三年九年食。
尧汤虽在上,丰歉岂可测。
高城倚江凭峻址,层楼却忆高城里。
迢迢飞磴出尘氛,绣栱朱栏照江水。
四面云山千万叠,清原却与黄原接。
碧螺宛转峰最奇,透色连云俱岌嶪。
楼前正对白鹭洲,翠虬夭矫横中流。
回看井邑亦华盛,碧瓦鳞鳞光气浮。
崛起凌空何壮哉,岁久剥蚀霾风埃。
高情一见为叹息,因循恐致奇标摧。
才刃由来有馀地,葺旧扶倾真复易。
坐令风月为清新,还使江山增胜气。
公家列屋人如玉,清唱不须吹管逐。
沉沉清夜绣筵开,垂下珠帘隔银烛。
放教帘外水仙听,传作仙家步虚曲。
识高器远追前人,不独文采风流存。
凭栏纵目莫厌数,即去飞腾登要津。
老来自觉诗思悭,况此清绝形容难。
恐公他时怀旧赏,犹堪展作画图看。
《堆胜楼运干许永之修》【宋·刘才邵】高城倚江凭峻址,层楼却忆高城里。迢迢飞磴出尘氛,绣栱朱栏照江水。四面云山千万叠,清原却与黄原接。碧螺宛转峰最奇,透色连云俱岌嶪。楼前正对白鹭洲,翠虬夭矫横中流。回看井邑亦华盛,碧瓦鳞鳞光气浮。崛起凌空何壮哉,岁久剥蚀霾风埃。高情一见为叹息,因循恐致奇标摧。才刃由来有馀地,葺旧扶倾真复易。坐令风月为清新,还使江山增胜气。公家列屋人如玉,清唱不须吹管逐。沉沉清夜绣筵开,垂下珠帘隔银烛。放教帘外水仙听,传作仙家步虚曲。识高器远追前人,不独文采风流存。凭栏纵目莫厌数,即去飞腾登要津。老来自觉诗思悭,况此清绝形容难。恐公他时怀旧赏,犹堪展作画图看。
https://shici.929r.com/shici/zEEcH48Hq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