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径入幽林,斋房住更深。
废垣花蔓葛,荒圃草迷参。
藏帖存家业,脩方寓道心。
几回舟过处,柳下记相寻。
小径入幽林,斋房住更深。
废垣花蔓葛,荒圃草迷参。
藏帖存家业,脩方寓道心。
几回舟过处,柳下记相寻。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荒芜的隐士居所景象。"小径入幽林",展现了通往居所的小路蜿蜒深入茂密的树林中,营造出一种僻静与自然融合的氛围。"斋房住更深",则暗示了主人在此深居简出,过着清修的生活。
"废垣花蔓葛,荒圃草迷参"进一步描绘了周围的环境,废弃的墙垣上爬满了藤蔓花卉,荒芜的菜园杂草丛生,显得有些冷落但生机盎然。"藏帖存家业,脩方寓道心"揭示了主人的身份,他珍藏书籍,以书为业,同时也通过研习医术(脩方)寄托着对道家精神的追求。
最后两句"几回舟过处,柳下记相寻"表达了诗人对这位逸人的敬仰和期待,他曾多次乘船经过,每次都会在柳树下回味并期待再次来访,体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主人的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简朴生活,流露出对恬淡、宁静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小姨学采莲,两腕白于雪。
花色妒缃裙,瓣瓣红如血。
西邻小姑亦采莲,隔岸徒闻语笑喧。
从来不相识,相呼好并船。
停桡花下勤把手,他年何处投箕帚。
苦乐参差不可言,此日花开得来否。
难割藕丝肠,怕逢游冶郎。
归去风吹小簟凉,时闻花外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