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残编》
《残编》全文
宋 / 李复   形式: 七言律诗

残编断简事寥寥,购辑成书匪一朝。

韦述投山藏旧史,肩吾去国失宫谣。

须知孔壁遗文在,岂逐秦燔烈焰销。

博学多闻予所仰,喜君携笈过衡茅。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cánbiān
sòng /

cánbiānduànjiǎnshìliáoliáogòuchéngshūfěicháo

wéishùtóushāncángjiùshǐjiānguóshīgōngyáo

zhīkǒngwénzàizhúqínfánlièyànxiāo

xuéduōwénsuǒyǎngjūnxiéguòhéngmáo

注释
残编断简:散乱的残缺书籍。
购辑:收集整理。
匪一朝:并非一日之功。
韦述:人名,可能指古代学者。
旧史:古代的历史记录。
肩吾:人名,可能也是古代学者。
宫谣:宫廷中的歌曲或传说。
孔壁遗文:孔子壁中发现的古文献。
秦燔:秦朝的大火。
销:销毁。
博学多闻:知识广博,见闻丰富。
予所仰:我所仰慕的。
衡茅:简陋的住所,代指作者自己的居所。
翻译
散乱的残篇和破碎的书籍,内容稀少,收集整理成书并非一日之功。
韦述把旧史藏于深山,肩吾离开国家失去了宫廷歌谣。
要知道孔子壁中留下的古籍还在,怎能被秦朝的大火销毁殆尽。
我仰慕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见闻,高兴你带着书籍来访这简陋的住所。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李复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于保存历史文献的重视和珍惜,以及对博学之士的赞赏。开篇“残编断简事寥寥,购辑成书匪一朝”描绘了一幅搜集残缺文字、整理成册的场景,反映出诗人对于传承历史文化的不懈努力。

接下来的“韦述投山藏旧史,肩吾去国失宫谣”则透露出诗人对过去王朝兴衰更迭中所蕴含的无限感慨。这里的“韦述”指的是西汉末年的学者蔡邕,他曾将古书藏于山中以避战乱,体现了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须知孔壁遗文在,岂逐秦燔烈焰销”这两句则是对历史教训的一种反思。孔子墙上遗留的文字,象征着先贤智慧与教诲,而“岂逐秦燔烈焰销”则提醒人们不要重蹈秦始皇焚书坑儒之辙,忽视知识文化的价值。

最后,“博学多闻予所仰,喜君携笈过衡茅”表达了诗人对那些博学多识、广泛涉猎的人士的敬仰之情。这里的“喜君携笈过衡茅”则是对某位学者携带书籍,穿越艰险地形以传播知识的一种赞美。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珍视和保护,以及对于博学多闻者的赞赏,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功底与其保守文化、尊重学者的人文情怀。

作者介绍

李复
朝代:元

猜你喜欢

古意

秋风飒然来,高阁枕遥想。

美人在何许,颜色难仿像。

揽衣起徘徊,虫声杂松响。

栖禽静不翻,残月寒初上。

坏壁挂枯桐,不为无人赏。

(0)

小重阳日作

忽忽充重九,萧然仍掩扉。

林风惊宿雨,云日漏朝晖。

愁积慵开卷,寒深感授衣。

趁时筑场圃,乡国岁频饥。

(0)

过友人山庄

数亩园中地,游人断往还。

村居花事晚,春昼鸟声间。

林密行闻水,窗虚坐见山。

更怜朝雨足,野老亦开颜。

(0)

横溪访招香浦不值晚遇石门舟中有作

波起木微脱,秋生湖上山。

蹉跎双鬓老,去住一身间。

短屐兰皋外,扁舟凫渚间。

凭谁赋招隐,日暮棹歌还。

(0)

渔父

雪后初归塞北鸿,荻芽抽碧软东风。

收罢钓丝渡湖去,一枝柔橹月明中。

(0)

宿焦山自然庵和雪庐韵

横笛高吹大海秋,与君同上海西楼。

长江万里东流水,不及尊前一夜愁。

(0)
诗词分类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诗人
林佩环 刘子玄 刘昚虚 李季兰 赵徵明 仲子陵 陈慥 王庭珪 刘子翬 熊禾 麹信陵 常楚老 李澣 窦弘余 道潜 黄炎培 丰子恺 朱光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