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文献太子挽歌词五首·其三》
《文献太子挽歌词五首·其三》全文
唐 / 徐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成交让,经纶有大功。

泪碑瓜步北,棠树蒜山东。

百揆方时叙,重离遂不融。

故臣偏感咽,曾是叹三穷。

(0)
注释
成交让:政事交接。
经纶:治理国家的才能。
大功:显著的功劳。
泪碑:象征哀悼的碑铭。
瓜步北:地名,可能指代某个特定地点。
棠树:一种树木,此处可能象征哀思。
百揆:各种政务官职。
重离:情感隔阂或矛盾。
不融:未能融合,无法化解。
故臣:旧臣,指诗人自己。
感咽:感伤哽咽。
三穷:人生的三大困境,通常指困厄、疾病和衰老。
翻译
政事交接之际,他的才能显现出极大的功绩。
他在瓜步北的眼泪碑上留下了哀悼,蒜山东的棠树见证了这一切。
在众多政务繁忙之时,他们的情感隔阂未能化解。
因此,我这个旧臣特别感伤,不禁感叹人生的无常与困苦。
鉴赏

这段文字出自唐末宋初诗人徐铉的《文献太子挽歌词五首》中的第三首。诗中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逝去时光和历史变迁的感慨。

"出处成交让"一句,通过对古代英雄事迹的回忆,表现了诗人对于过去英雄时代的怀念。"经纶有大功"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些英雄的事迹非同小可。

接下来的"泪碑瓜步北,棠树蒜山东"两句,用具体的景物描写来表达诗人的悲伤情绪。"泪碑"指的是因感怀古人而落泪的碑文,"瓜步"和"蒜山"则是特定地点,这些景物都与历史事件相关联,加深了诗中历史变迁的氛围。

"百揆方时叙,重离遂不融"两句,从时间的角度出发,再次强调了历史的不可逆转性。"百揆"指的是古代的一种计数单位,这里用来形容时间的长短,"方时"则是特定的历史时刻,"重离"意味着重逢和分别,而"遂不融"表达了无法弥合的裂痕。

最后两句"故臣偏感咽,曾是叹三穷"则直接表达了诗人作为古代忠诚臣子的复杂情感。"故臣"指的是过去的忠诚之臣,"偏感"表明了他们对历史的特别怀念,而"感咽"则形容这种怀旧之情带来的哽咽感受。"曾是叹三穷"则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对于往昔时代、往事和往人的无限感慨。

总体而言,这首挽歌词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现了诗人对于逝去英雄时代的崇敬之情,以及面对历史变迁时的无奈与哀伤。

作者介绍
徐铉

徐铉
朝代:唐   字:鼎臣   号:称“二徐”;又与韩熙载齐名   籍贯:广陵(今江苏扬州)   生辰:916年—991年

徐铉(916年—991年)南唐,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淳化初因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曾受诏与句中正等校定《说文解字》。工于书,好李斯小篆。与弟徐锴有文名,号称“二徐”;又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 
猜你喜欢

诗一十七首·其十五四月二十三日夜紫微夫人作

神玉曜灵津,七元焕神扉。

虚迁方寸里,一跃登大微。

妙音乘和唱,高会亦有机。

齐此天人眄,协彼景晨飞。

总辔六合外,宁有倾与危。

(0)

团扇郎六首·其三

犊车薄不乘,步行耀玉颜。

逢侬都共语,起欲著夜半。

(0)

欢闻变歌六首·其三

张罾不得鱼,不橹罾空归。

君非鸬鹚鸟,底为守空池。

(0)

襄阳里人为庞焕语

我家池里,龙种来归。

(0)

芙蓉诗·其二

寝共织成被,絮以同攻绵。

(0)

鸿胪中为韩暨韩宣语

大鸿胪。小鸿胪。前后治行相曷如。

(0)
诗词分类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诗人
李昪 荀勖 项羽 吴彩鸾 黄宗会 陈函辉 何胤 薛曜 李致远 留正 刘旦 龙仁夫 钱福 冯应榴 玄觉 刘知几 江标 章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