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枕经秋得暂还,可堪歧路转间关。
无端更历三秋路,不厌频看两浙山。
乡味渐知鲈鲙美,客愁难减鬓毛斑。
圣恩旧识深如海,便合从兹谢世艰。
伏枕经秋得暂还,可堪歧路转间关。
无端更历三秋路,不厌频看两浙山。
乡味渐知鲈鲙美,客愁难减鬓毛斑。
圣恩旧识深如海,便合从兹谢世艰。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谢铎在经过金华诸郡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仕途的感慨。
首联“伏枕经秋得暂还,可堪歧路转间关。”描绘了诗人病中度秋,好不容易得以暂时归家,却因行路艰难而心生疲惫。这里的“歧路”既指实际的山路崎岖,也暗喻人生道路的曲折与不易。
颔联“无端更历三秋路,不厌频看两浙山。”进一步说明了诗人旅途的艰辛,尽管历经三秋之苦,但对沿途的两浙山水仍情有独钟,不愿轻易忘怀。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颈联“乡味渐知鲈鲙美,客愁难减鬓毛斑。”诗人逐渐品味到家乡美食的美味,尤其是鲈鱼脍,然而旅居在外的愁绪却难以减轻,甚至让鬓角的白发更加明显。这里通过美食与愁绪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尾联“圣恩旧识深如海,便合从兹谢世艰。”诗人回顾往昔,感激皇恩浩荡如同深海,决定从此辞别尘世的艰辛,表达了对朝廷恩赐的感激之情以及对摆脱世俗烦恼的渴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以及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
虎髯将军来镇边,狼烟顿息入桑田。
先声肃肃飞霜天,胸中兵甲人争传。
摇撼千山震百川,英豪不让祖鞭先。
萍梗相逢似宿缘,床头新雨夜绵绵。
手持帝敕御墨鲜,斗南光彩射龙泉。
纷纷炙手皆恃权,惟有将军不自贤。
时来下榻坐无毡,襟怀磊落但坦然。
自笑半百雪满颠,公道于今似有偏。
一朝骊驹难久延,暮云春树皆堪怜。
临岐于我更拳拳,金龟欲作当酒钱。
我无长才如流涓,挥毫对客当勉旃。
驾言交谊金石坚,衣钵不学传空禅,仰天大笑淩飞仙。
古人重盟戒,有戒戒即止。
所戒不止酒,戒在沉缅里。
弛戒终狂夫,慎戒乃君子。
初戒虽忤时,戒定还自喜。
有如戒前车,必戒浅近起。
又如戒履霜,渐者戒之理。
戒色既在壮,戒得亦在已。
所以伯禹戒,卫武亦戒矣。
而我不严戒,戒心荡无涘。
从此戒作师,承戒如承祀。
天高云悠悠,地阔川浩浩。
甚哉母氏恩,难将寸草报。
所以孝子心,兢兢一于道。
白日有西驰,此心无穷到。
况慈母也贤,柏舟誓所操。
井水断波澜,凤雏劳伏抱。
维时九月秋,寿酒篘新䤖。
天垂宝婺光,菊带寒霜傲。
宾客纷堂前,咸祝期与耄。
独有儿司谏,地远无由造。
霭霭白云飞,翩翩雏鸟噪。
安得驾潘舆,禄食随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