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读吕居仁诗有味其言因录致德裕隐轩中且次其韵余尝有苍烟穷谷之约于德裕故末章及之》
《读吕居仁诗有味其言因录致德裕隐轩中且次其韵余尝有苍烟穷谷之约于德裕故末章及之》全文
宋 / 周孚   形式: 古风

瓠落不解器,肮脏无缘官。

朱郎抱此恨,终岁常鲜欢。

家书破万卷,生计才一箪。

积忧苦熏心,独以诗自宽。

清于虫鸣秋,淡若云出山。

老眼久无人,一见为解颜。

菰蒲葭苇中,英才得任安。

向来三日款,共此一室閒。

人事每乖误,比复会面难。

骎骎争夺徒,临渊涉危湍。

日月老须鬓,百挽不一还。

那知箕颍波,可以濯肺肝。

我形已支离,乃学仍汗漫。

会营南山庐,相与同岁寒。

(0)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周孚所作,名为《读吕居仁诗有味其言因录致德裕隐轩中且次其韵余尝有苍烟穷谷之约于德裕故末章及之》。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吕居仁诗歌的欣赏之情,并借此抒发了自己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于现实困境的感慨。

首句“瓠落不解器,肮脏无缘官”描绘了诗人对世俗官场的不屑与远离,比喻自己如同无法装入容器的瓠落(一种葫芦类植物),无法融入世俗的官场,保持了内心的纯净与独立。

接着,“朱郎抱此恨,终岁常鲜欢”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不公和个人命运的无奈与不满,暗示自己如同朱姓男子,内心充满遗憾,一年到头都很少感到快乐。

“家书破万卷,生计才一箪”两句,通过对比丰富的书籍与微薄的生活,展现了诗人对知识与物质生活之间矛盾的思考,以及对精神追求的坚持。

“积忧苦熏心,独以诗自宽”表明诗人面对生活的压力和忧虑,选择了诗歌作为心灵的慰藉,通过创作来缓解内心的痛苦。

“清于虫鸣秋,淡若云出山”运用自然景象的比喻,表达了诗人追求的是一种超脱尘世、宁静淡泊的生活态度。

“老眼久无人,一见为解颜”则体现了诗人渴望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聚的心情,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

“菰蒲葭苇中,英才得任安”暗示在自然之中,才能找到真正的平静与安心,表达了诗人对于回归自然的向往。

“向来三日款,共此一室閒”描述了诗人与朋友相聚的场景,强调了友情的珍贵和相聚的难得。

“人事每乖误,比复会面难”反映了诗人对于人世间复杂人际关系的无奈,以及相聚不易的感慨。

“骎骎争夺徒,临渊涉危湍”表达了对社会竞争的厌倦和对危险处境的警惕,暗示了诗人对于现实的批判。

“日月老须鬓,百挽不一还”则是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感慨,以及对无法回头的遗憾。

“那知箕颍波,可以濯肺肝”借用箕颍(古代两位隐士)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隐居生活来净化心灵的愿望。

“我形已支离,乃学仍汗漫”反映了诗人对自己身体状况的自嘲,以及在精神上追求自由、不受束缚的态度。

最后,“会营南山庐,相与同岁寒”表达了诗人对未来与朋友共同隐居山林、共度艰难岁月的美好愿景,体现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现实的反思,也有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个性和深邃的思想。

作者介绍

周孚
朝代:宋   字:信道   号:蠹斋   籍贯:济南   生辰:1135—1177

(1135—1177)济南人,寓居丹徒,字信道,号蠹斋。孝宗乾道二年进士。淳熙初,官至真州教授。工诗,文章不事雕绘。有《蠹斋铅刀编》。
猜你喜欢

先友诗八首·其五礼侍谢公铎

岩岩天台山,下有幽贞士。

咀英撷芳鲜,煜然散霞绮。

早岁登延阁,回翔石渠里。

璧雍育群材,金匮抽青史。

虽复恩眷殊,不为缨组累。

方岩有书堂,归来还兼耒。

屡召不终淹,谁应会深旨。

(0)

先友诗八首·其四文定吴公宽

有伟延陵公,居然古明德。

道义周一身,文章可华国。

悠悠明堂思,允矣清庙瑟。

惜哉晚登庸,位用殊未极。

还能敦薄夫,坐亦消谗慝。

德渊物为迁,曾谁睹声色。

圣贤不复生,斯人重吾忆。

(0)

同子重晚步过竹堂

河股东来得断垣,一龛清梵托旃檀。

苍苔绕径无尘到,落日敲门借竹看。

风急帘光先送暝,春阴梅韵独禁寒。

垆香深寂蒲团净,欲就山僧结淡欢。

(0)

题养逸图·其一

书卷茶垆百虑融,梦回午枕竹窗风。

忙身见画刚生愧,安得身閒似画中。

(0)

厓山大忠祠·其二

皇天不祐宰臣谋,万里楼船一浪休。

飘荡已知吾事去,覆亡安用此身浮。

祗今潮自如期至,终古江应不尽流。

折戟并销尘海换,行人犹自说碙州。

(0)

元夕雨四首·其二

结伴非无约,张灯亦有情。

春光妒罗绮,不放此宵明。

(0)
诗词分类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诗人
陆诜 冯澥 徐琰 顾可久 苏伯玉妻 邯郸淳 苏蕙 陈璧 缪彤 宇文融 贾黄中 蒋恭棐 黄虞稷 梁克家 陈居仁 王自中 崔莺莺 林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