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厓山大忠祠·其二》
《厓山大忠祠·其二》全文
明 / 文徵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皇天不祐宰臣谋,万里楼船一浪休。

飘荡已知吾事去,覆亡安用此身浮。

祗今潮自如期至,终古江应不尽流。

折戟并销尘海换,行人犹自说碙州。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文徵明所作的《厓山大忠祠(其二)》。诗中描绘了对历史人物的感慨与反思,以及对时间流逝、世事变迁的深刻理解。

首句“皇天不祐宰臣谋”,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情与无奈,暗示了即使有卓越的谋略和才能,也可能遭遇不幸的命运。接着,“万里楼船一浪休”以壮丽的场景反衬出结局的悲凉,楼船象征着英雄的事业,而“一浪休”则暗示了最终的失败与消逝。

“飘荡已知吾事去,覆亡安用此身浮”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悲凉的情感。诗人似乎在说,即使知道自己的事业已经失败,也无法挽回,那么活着又有何意义?这里既有对个人命运的哀叹,也隐含了对历史进程不可逆转的感慨。

“祗今潮自如期至,终古江应不尽流”则转向对自然界的永恒与不变,潮水按时来去,江水永不停息,以此对比人类历史的短暂与无常。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对时间流逝、世事更迭的深刻思考。

最后,“折戟并销尘海换,行人犹自说碙州”两句,以历史遗迹的消失与人们口耳相传的故事形成对比。折戟代表战争的痕迹,销入尘海则意味着历史的遗忘;而人们仍然记得碙州,说明历史的记忆虽会随着时间淡化,但某些故事和情感却能被铭记于心,流传久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追忆,以及对自然与时间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历史、命运的深刻洞察和感慨。

作者介绍
文徵明

文徵明
朝代:明   字:徵明   籍贯:因先世衡山   生辰: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
猜你喜欢

奉送同府潘公募兵广东二首

使君佐郡俨行春,开府知名下令新。
手挈万金收死士,身藏半绶见乡人。
部分卷甲趋春雨,弩矢成行夹画轮。
引向辕门投谒罢,试看主客集鱼鳞。
¤

(0)

自坌道走居庸雪连峰百仞横障百折银色晃晃故

昨夜飞花苦不多,朝来起视白峨峨。
一行裘帽风中去,半日关山雪里过。
银髻望夫高入汉,玉屏随客折成河。
中间一道明如线,四角红毡拥数骡。

(0)

夏相国白鸥园二首

白鸥池水拍天平,相对琼楼入太清。
试问歌台生草处,当时曾许外人行。

(0)

上谷歌四首

少年曾负请缨雄,转眼青袍万事空。
今日独余霜鬓在,一肩舆坐度居庸。

(0)

白鹇(钱子易书,故曰王孙,盖纮之后也)

野性悦鸟鱼,客寓尚笼致。
正如好竹人,借居亦栽莳。
鹇鸟自南来,贸入西河里。
王孙好法书,笼以易吾字。
墨丝绣雪衣,绿罽作裆帔。
有时啭喉中,籥若袅云际。
日夕湖水波,秋树叶微紫。
送客不出门,白玉扫长彗。

(0)

春日过宋诸陵二首

落日愁山鬼,寒泉锁殡宫。
魂犹惊铁骑,人自哭遗弓。
白骨夜半语,诸臣地下逢。
如闻穆陵道,当日悔和戎。

(0)
诗词分类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诗人
林嗣环 王穉登 刘元卿 憨山德清 沈自晋 王琼 朱栴 罗贯中 施耐庵 元顺帝 元文宗 杨景贤 商衟 高茂卿 岳伯川 邾仲谊 庾吉甫 脱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