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径断人行,遥天向晚晴。
炊烟青上竹,海气白连城。
日落出渔火,橹多疑雁声。
秋潮涨初足,愁与石塘平。
幽径断人行,遥天向晚晴。
炊烟青上竹,海气白连城。
日落出渔火,橹多疑雁声。
秋潮涨初足,愁与石塘平。
这首清代朱文治的《野望》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寂寥的乡村傍晚景象。首句“幽径断人行”,写出了小路深远无人,显得静谧而荒凉;“遥天向晚晴”则点明了时间是傍晚,天空晴朗,远处的天际线清晰可见。
“炊烟青上竹”描绘了炊烟袅袅升起,缭绕在翠绿的竹林间,增添了生活气息;“海气白连城”则以海市蜃楼般的幻象,暗示了远处似海的景色,与竹林形成对比,展现出开阔的视野。
“日落出渔火”进一步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分,渔夫点燃的灯火在海面上闪烁,增添了几分温暖和生动;“橹多疑雁声”通过错觉,将船桨摇动的声音误听为雁鸣,流露出诗人孤独的情感。
最后两句“秋潮涨初足,愁与石塘平”,以秋潮的上涨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愁绪,与石塘水面齐平,形象地表达了愁情之深,与环境融为一体,富有画面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乡村的自然风光,同时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展现了清幽而深沉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