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峻疑悬布,玲珑逼汉低。
徘徊惊晓鹤,呃喔误宵鸡。
竹摧阴壑影,猿断北山啼。
沃土候春暖,携锄分夜畦。
峰峻疑悬布,玲珑逼汉低。
徘徊惊晓鹤,呃喔误宵鸡。
竹摧阴壑影,猿断北山啼。
沃土候春暖,携锄分夜畦。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幽静的山林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生命的活力。
首联“峰峻疑悬布,玲珑逼汉低”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山峰之高峻,仿佛悬空的瀑布一般,其形态玲珑剔透,逼近天际,展现出山峰的雄伟与壮观。
颔联“徘徊惊晓鹤,呃喔误宵鸡”则转而描写山中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场景。诗人通过鹤的徘徊和鸡的误鸣,巧妙地营造出一种和谐共生的自然生态氛围,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循环。
颈联“竹摧阴壑影,猿断北山啼”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自然与生命的主题。竹子在山间摇曳,投下斑驳的阴影,而猿猴在北山上啼叫,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林画卷。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蕴含了对生命力量的赞美。
尾联“沃土候春暖,携锄分夜畦”则将视角转向农耕生活,表达了对土地的尊重与期待。在春天温暖的季节里,人们带着锄头,开始划分田地,准备播种。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也寄托了对丰收的希望与对生活的热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林景色和农耕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生命的活力,同时也蕴含了对和谐共生、顺应自然规律的生活态度的赞美。
天空露冷蒹葭白,淡月笼沙秋一碧。
夜深微语破鸿濛,知君剩有烟萝癖。
今朝共醉娄水船,明朝还著武陵屐。
武陵之胜何处寻,苍茫万顷桃花深。
南高北高青不断,湖光山色遥相侵。
有时扶筇啸绝顶,忽复抱琴云水阴。
乘兴往还无不可,借此一舒廓落心。
吁嗟乎香山白社空尘土,西陵红粉销烟雨。
千秋佳事至今传,三竺六桥竟谁主。
依稀记得客游年,片片红霞落麈尾。
两湖杳霭梦见之,平分风月今有汝。
十年梦作西湖游,今日还浮湖上舟。
涌金门外横塘路,数里垂杨锁玉楼。
楼前流水朝朝绿,湖光片片摇寒玉。
风中不断藕花香,烟外微闻采菱曲。
画船箫鼓载红妆,枫叶芦花映夕阳。
孤山鹤去亭犹在,太守堤存柳半黄。
岳王祠畔西陵路,夭矫长松不知数。
青天昼接两云高,紫气夜通天竺雨。
灵隐峰头月渐高,罗刹江边正暮潮。
望穷匹练腾沧海,坐久天香落锦袍。
江山万叠纷缭绕,烟光倏忽迷昏晓。
默存恍在化人都,凭虚何必蓬莱岛。
便欲移家住此间,浮槎载酒日看山。
不应世谛犹相恋,愁绝题诗醉里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