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人人有两眸,良知何用苦多求。
向来枉费追寻力,只为千言万语愁。
黑白人人有两眸,良知何用苦多求。
向来枉费追寻力,只为千言万语愁。
这首诗名为《论学(其三)》,是明代诗人罗洪先所作。诗中以“黑白人人有两眸”开篇,巧妙地将人的眼睛比喻为智慧的源泉,引出对良知的探讨。接着,“良知何用苦多求”,表达了对追求过多知识的质疑,认为真正的智慧和良知并非来源于外在的积累,而是内在的觉醒与发现。
后两句“向来枉费追寻力,只为千言万语愁”,进一步深化了这一观点。诗人指出,过去人们花费大量精力去追求知识,却往往陷入无尽的困惑之中。这里的“千言万语愁”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知识海洋中迷失方向、感到迷茫的状态。诗人通过这组诗句,强调了内在精神的觉醒和自我认知的重要性,即真正的智慧和良知无需过多外在的追求,而在于内心的领悟和自我反省。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关于学习与智慧的本质思考,鼓励人们回归内心,寻找真正的自我认知和精神觉醒,具有深刻的哲学意味和教育意义。
妾家家近耶溪曲,蛾眉掩映湖光绿。
浣纱不学苎萝人,自托幽贞在空谷。
使君夜燕花满堂,粲然遗我云锦裳。
感君高谊何能忘,汉阴有女垂明珰。
春日潜行汉水傍,头上金钗列凤凰。
腰间宝玉声锵锵,名门上絜姬与姜。
此女翩跹天且丽,香风落地围珠翠。
使君五马东南来,与君携手青陵台。
使君桂楫潇湘渡,与君俱入江南路。
江南三月花满堤,桃李千蹊复万蹊。
啼莺飞入落花去,君问垂杨那得知。
去年花时我入闱,琳琅万卷手自披。
拟收珊瑚归铁网,岂知沧海明珠遗。
暗中何必无朱衣,五色到眼终迷离。
但凭玉尺定去取,得者固喜失者悲。
劝君酒酣且莫悲,蛟龙腾跃会有时。
东坡偶然失李廌,永叔毕竟成刘几。
我今奉使日鞅掌,黄金台畔驰征騑。
闻君挟策来京师,一时声誉满帝畿。
又闻试官得宗匠,骏马惟有孙阳知。
如磁引铁珀拾芥,好与风雅作总持。
道逢九烈不我欺,已将柳汁染子衣。
绿肥红瘦吾当归,读君杏苑看花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