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
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
三年此夕月无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鲲洋梦断夜潮寒,佳节偏怜见月难。
十二楼台春寂寂,满身花露倚栏杆。
倚栏痴待月华来,万斛春愁酒一杯。
恨煞蛮云遮隔住,东风无力为吹开。
蛮云黯黯海天昏,冷对春灯忆梦痕。
今月纵明输古月,更无人说夺昆崙。
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
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
三年此夕月无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鲲洋梦断夜潮寒,佳节偏怜见月难。
十二楼台春寂寂,满身花露倚栏杆。
倚栏痴待月华来,万斛春愁酒一杯。
恨煞蛮云遮隔住,东风无力为吹开。
蛮云黯黯海天昏,冷对春灯忆梦痕。
今月纵明输古月,更无人说夺昆崙。
这首《元夕无月》由清朝诗人丘逢甲所作,描绘了元宵佳节无月的凄凉景象,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哲思。
首句“满城灯市荡春烟”,描绘了元宵节时满城灯火璀璨,烟雾缭绕的热闹场景,与后文的无月形成鲜明对比。接着“宝月沉沉隔海天”一句,将视线拉远,暗示了月亮被海天遮挡,无法显现,营造了一种空灵而哀伤的氛围。
“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两句,运用神话传说中的六鳌和神山,表达了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感慨,以及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无奈。接下来“三年此夕月无光,明月多应在故乡”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将个人的哀愁与对家乡的思念交织在一起,流露出淡淡的乡愁。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两句,展现了诗人想要追寻光明与希望的决心,即使在梦中也要跨越大海,寻找那轮明月。这不仅是一种对现实困境的逃避,也是对理想与希望的执着追求。
“鲲洋梦断夜潮寒,佳节偏怜见月难”两句,描述了梦境破碎后的失落与寒冷,以及在佳节之夜难以见到明月的遗憾,进一步强化了主题。
“十二楼台春寂寂,满身花露倚栏杆”描绘了诗人独自倚靠在栏杆上,周围是寂静的楼台和沾湿的花瓣,形象地表现了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倚栏痴待月华来,万斛春愁酒一杯”表达了诗人等待月光的渴望,以及借酒浇愁的情景,体现了面对困境时的无奈与挣扎。
最后,“恨煞蛮云遮隔住,东风无力为吹开”表达了对阻碍光明与希望的蛮云的愤怒,以及对东风无力改变现状的感慨,揭示了诗人的深层忧虑与不平。
“蛮云黯黯海天昏,冷对春灯忆梦痕”描绘了环境的阴暗与内心的孤寂,通过回忆梦境中的温暖与光明,反衬出现实的冷酷与悲哀。
“今月纵明输古月,更无人说夺昆仑”以月之明暗对比,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前困境的无奈,同时也暗示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个人命运、时代变迁以及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感慨,以及在困境中对光明与希望的不懈追求。
吉州属邑雄西昌,龙河武姥青玉光。
霸先城头雾气紫,山谷祠下洪流泷。
黄头将军击妖贼,万鼓天齐响桥侧。
至今父老传诵之,忠义名邦字深勒。
曾君世系出西昌,初来吏部神扬扬。
三年佐郡压青兖,九载相逢归故乡。
我服衰麻世所哀,君今衣绣世所荣。
哀荣共在故乡好,明日分襟无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