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方隔岁已春华,每恨花朝不见花。
多谢绯桃情意好,清明开向野人家。
炎方隔岁已春华,每恨花朝不见花。
多谢绯桃情意好,清明开向野人家。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春天花开景象的渴望与欣赏。首句“炎方隔岁已春华”,描述了在炎热的地方,经过一年的时间,春天已经悄然降临,万物复苏。然而,“每恨花朝不见花”则表达了作者对于春天花开时节却未能亲眼见到花朵的遗憾之情。这种遗憾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渴望,也可能是对某种特定情境或记忆中美好事物的怀念。
接着,“多谢绯桃情意好,清明开向野人家。”这两句诗转向了对绯桃(桃花)的赞美。绯桃不仅在清明时节盛开,为野外的人家带来了色彩和生机,还以它的情意深厚,让作者感到欣慰和喜悦。这里的“情意好”不仅指桃花本身的美丽和生命力,也可能暗含了作者对桃花所象征的美好情感的向往和感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春天和自然之美的深情向往,以及对生活中美好瞬间的珍惜与感激。桃花作为诗中的主要意象,不仅代表了春天的到来,也承载了诗人的情感寄托和生活哲思。
帘幕重重日影移,栏杆曲曲晓云垂。
绿杨窗外莺啼夜,青草池边燕语时。
莺啼燕语芳春早,飘落杨花满春草。
辽阳征客心独伤,东邻美人亦断肠。
不堪西路音尘绝,愁对东风罗绮香。
时时抽妾相思绪,织作衣裳送君去。
回文织罢情转真,请看此物为妾身。
枝上杨花枕边泪,一夜东风两相坠。
此时君若见杨花,妾与杨花共憔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