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塞孤.宣武城外书所见》
《塞孤.宣武城外书所见》全文
清 / 陈维崧   形式: 词  词牌: 塞孤

北风如箭吼,城门启。不断香车流水。

侧卷绡帘拖燕尾。巫鼓唱,蛮箫赛。

乌孙别、紫台人,黄鹄寡、青溪妹。

粉襟儿畔,多少红泪。谁唱敕勒歌,诉尽消魂事。

绣镞残骸攒猬。树腹崖根潜老魅。招蜀魄,呼湘鬼。

鹃已叫、洛阳城,鹤未返、辽西市。总春闺、梦中夫婿。

(0)
鉴赏

这首《塞孤·宣武城外书所见》描绘了边塞的凄凉景象与深沉情感。开篇“北风如箭吼”,以强烈的自然景象开篇,渲染出边塞的荒凉与艰苦。接着“城门启”三字,仿佛在述说历史的变迁与边关的沧桑。

“不断香车流水”一句,看似描绘了繁华与热闹,实则暗含着时光流逝、繁华不再的感慨。“侧卷绡帘拖燕尾”则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边塞女子的生活场景,燕尾帘子的轻柔与女子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

“巫鼓唱,蛮箫赛”两句,将边塞的民俗风情融入其中,既有异域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蕴含着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与渴望。“乌孙别、紫台人,黄鹄寡、青溪妹”则通过历史人物的典故,表达了对离散与孤独的深切同情。

“粉襟儿畔,多少红泪”直接点明了边塞女子的哀愁与泪水,她们的内心世界充满了无奈与痛苦。“谁唱敕勒歌,诉尽消魂事”一句,借古代民歌表达对边塞生活的哀叹与思念,情感深沉而动人。

“绣镞残骸攒猬”描绘了战场的残酷与悲壮,箭簇与残骸堆积如刺猬,形象地展示了战争的惨烈。“树腹崖根潜老魅,招蜀魄,呼湘鬼”则通过神话传说,进一步深化了对死亡与哀悼的主题,同时也暗示了边塞文化的神秘与丰富。

最后,“鹃已叫、洛阳城,鹤未返、辽西市”以杜鹃啼叫和白鹤未归,象征着远方的思念与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总春闺、梦中夫婿”则直抒胸臆,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与对家庭温暖的渴望。

整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辛、女性的孤独与哀愁、以及对和平与团聚的渴望,具有强烈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陈维崧

陈维崧
朝代:清   字:其年   号:迦陵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生辰:1625~1682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
猜你喜欢

避暑湖上与吕元膺分韵四首·其三

行行足力遒,少憩湖上松。

坐拂松下石,永啸生清风。

嗒然满幽听,万籁真笙镛。

欲觅不可得,白月当青空。

挥手谢时俗,去卧东山东。

但恐屐齿折,政兹怀谢公。

(0)

复次前韵述怀寄前人二首·其一

匕尺长躯卧老槎,白云飞处是吾家。

虚窗竹影侵琴榻,石鼎茶香袭帽纱。

北阙无书难献策,东门有地易栽瓜。

秋风半世空山梦,惊醒池塘月夜蛙。

(0)

送宪奏差丘鲁瞻还浙江二首·其二

人才天下望,岂但鲁观瞻。

清冷双溪水,高寒半夜蟾。

时贤多自逸,吾子独能廉。

去去西湖路,荷香漾酒帘。

(0)

癸丑新正试笔二首·其一

雪霁冰霜尽,泥牛喜著鞭。

性情犹旧日,节序又新年。

世态萦胸次,春光耀目前。

屠苏今日酒,自笑不吾先。

(0)

秋日饮友代东二首·其二

诗骨秋来瘦,山花日暮香。

殷勤一樽酒,相与慰荒凉。

(0)

三月望夕玩月

长空蟾吐魄,良夜何团团。

皎如青铜镜,灿比白玉盘。

试浴海波底,飞上青枫端。

徘徊嵩岱间,宇宙生清寒。

神光常不泯,留作千载看。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陈寅恪 李慈铭 顾贞观 司空图 唐庚 倪元璐 张问陶 郑清之 吴融 夏竦 徐夤 张说 梁寅 周文璞 张炎 贾岛 傅若金 贺知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