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困矣蒸甚,鸣鸠唤奈何。
中宵喧旅梦,惊浪出林阿。
乍息怦怦累,如传踏踏歌。
晓来看池水,新涨半篙多。
岂是山灵意,勾留游子鞿。
雨呼公莫渡,风唱客无归。
花信行将尽,涛声不可矶。
浮屠休见诮,三宿戒多违。
主人应念我,带水隔遥村。
不惜淹三径,其谁共一尊。
空庭闻鸟语,清思落苔痕。
明日应相见,新诗好共论。
昨困矣蒸甚,鸣鸠唤奈何。
中宵喧旅梦,惊浪出林阿。
乍息怦怦累,如传踏踏歌。
晓来看池水,新涨半篙多。
岂是山灵意,勾留游子鞿。
雨呼公莫渡,风唱客无归。
花信行将尽,涛声不可矶。
浮屠休见诮,三宿戒多违。
主人应念我,带水隔遥村。
不惜淹三径,其谁共一尊。
空庭闻鸟语,清思落苔痕。
明日应相见,新诗好共论。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水木明瑟园中,因雨阻归途的复杂心情与所见所感。首联“昨困矣蒸甚,鸣鸠唤奈何”以直白的语言,表达了昨日酷热难耐,鸣鸠的叫声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引人入胜。接着,“中宵喧旅梦,惊浪出林阿”则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夜不能寐,被外界事物所扰的情景。接下来的几句“乍息怦怦累,如传踏踏歌”,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波动与挣扎,仿佛在梦与醒之间徘徊。
“晓来看池水,新涨半篙多”则转向对自然景象的观察,晨光初照,池水上涨,半篙之多,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接下来的“岂是山灵意,勾留游子鞵”一句,诗人似乎在与自然对话,表达了一种被自然挽留、难以归家的无奈与感慨。
“雨呼公莫渡,风唱客无归”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风雨交加,似乎在劝阻诗人不要渡过,而风声似乎也在唱着客居他乡无法归去的悲歌。接下来的“花信行将尽,涛声不可矶”则暗示了季节的更迭与时光的流逝,花开花落,潮起潮落,都预示着离别与变迁。
“浮屠休见诮,三宿戒多违”借用佛教中的“三宿戒”来表达对归家的渴望与对当前处境的无奈。最后,“主人应念我,带水隔遥村”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期待,希望他们能理解自己的处境,等待着与他们的重逢。“明日应相见,新诗好共论”则以乐观的态度,期待着未来的相聚,共同分享新的诗歌与故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自然景观描写,展现了诗人面对归途受阻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有对人生流转的感慨,以及对亲人与未来的期待,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不著人间半点愁,每于胜处一凭楼。
吟边只欠林和靖,坐上追思马少游。
晕脸芙蕖酣薄暮,低眉杨柳拂新秋。
酒阑拍掌狂歌舞,自是忘机可狎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