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寺浮屠接太空,登临平步袭天风。
南山可望连秦塞,渭水东流绕汉宫。
百里疮痍何日起,五渠湮淤几时通。
古今凭吊多慷慨,骚首声闻达帝聪。
荒寺浮屠接太空,登临平步袭天风。
南山可望连秦塞,渭水东流绕汉宫。
百里疮痍何日起,五渠湮淤几时通。
古今凭吊多慷慨,骚首声闻达帝聪。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高远眺的壮丽景象与深沉感慨。首联“荒寺浮屠接太空,登临平步袭天风”以“荒寺”、“浮屠”(佛塔)起笔,描绘出一片空旷辽阔的景象,接着“登临平步袭天风”一句,通过“登临”二字,展现了诗人登高远望的姿态,而“天风”则赋予了这一动作以壮阔的意境。
颔联“南山可望连秦塞,渭水东流绕汉宫”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目光投向了更远处的山川与历史遗迹,南山与秦塞的连接,渭水绕过汉宫,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也暗含着对历史的追忆与思考。
颈联“百里疮痍何日起,五渠湮淤几时通”则转向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表达了对百里之地疮痍满目的忧虑,以及对五渠淤塞、交通不畅的感叹,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
尾联“古今凭吊多慷慨,骚首声闻达帝聪”收束全诗,诗人通过“凭吊”古今之事,抒发了慷慨激昂的情感,同时期待自己的声音能够被帝王所听见,反映出其作为士人的责任感与理想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蕴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作品。
天下奇观,江浮两山,地雄一州。
对晴烟抹翠,怒涛翻雪,离离塞草,拍拍风舟。
春去春来,潮生潮落,几度斜阳人倚楼。
堪怜处,怅英雄白发,空敝貂裘。
淮头。
虏尚虔刘。
谁为把中原一战收。
问只今人物,岂无安石,且容老子,还访浮丘。
鸥鹭眠沙,渔樵唱晚,不管人间半点愁。
危栏外,渺沧波无极,去去归休。
对楼头、欠招欢伯,和风吹老芳讯。
凭阑面面蒲萄绿,依约碧岑才寸。
无尽兴。
纵燃竹烹泉,亦自清肠吻。
凭谁与问。
旧城郭何如,英雄安在,何说解孤愤。
铜鞮路,极目长安甚近。
当时宾主相信。
翩翩公子登高赋,局面还思著紧。
乘暇整。
谩课柳评花,援镜搔蓬鬓。
江平浪稳。
怅我有兰舟,何人共楫,毋作孔明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