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牧庵禅师持公见贻一首》
《次韵牧庵禅师持公见贻一首》全文
宋 / 刘一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衲底摩尼直万金,半生空探九渊寻。

波离忏罪何名罪,老可安心不见心。

碧涧寒泉流自古,斋厨煮菜味常今。

牧庵已断人牛迹,纯白何妨黑半侵。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一止所作的《次韵牧庵禅师持公见贻一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隐喻手法,展现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

首句“衲底摩尼直万金”,以“摩尼”比喻僧衣上的装饰,暗示禅者虽身居简朴,内心却拥有无价之宝。接着“半生空探九渊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追求的反思,认为一生的探索可能徒劳无功,暗含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波离忏罪何名罪,老可安心不见心”两句,借用佛教术语“波离”来探讨罪与非罪的界限,指出在老去之时,心灵得以平静,无需过分纠结于内心的纷扰。这里体现了禅宗中“放下”的智慧,即通过内心的平静达到解脱。

“碧涧寒泉流自古,斋厨煮菜味常今”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命力的画面,碧绿的山涧中泉水潺潺,即使时间流逝,其自然之美依旧不变;斋厨中的菜肴虽然简单,但味道却能让人回味无穷。这两句寓言了生活的本质在于内心的平和与满足,而非外在物质的丰富。

最后,“牧庵已断人牛迹,纯白何妨黑半侵”以牧庵为引子,进一步阐述了禅宗中关于“无我”、“空性”的理念。牧庵断绝了人与牛之间的界限,象征着超越了个体与外界的对立,达到了心灵的纯净与自由。同时,纯白与黑半侵的对比,寓意着在纯净的心灵中,即使是世俗的污点也能被包容和接纳,体现了禅宗中包容万物、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禅宗思想的深刻解读,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内心的深刻洞察,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作者介绍

刘一止
朝代:宋   号:太简居士   籍贯: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   生辰:1078~1160

刘一止(1078~1160)字行简,号太简居士,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人。宣和三年进士,累官中书舍人、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为文敏捷,博学多才,其诗为吕本中、陈与义所叹赏。有《苕溪集》。 
猜你喜欢

咏怀·其三

养由方矫矢,白猿号平林。

更嬴鸣虚弓,云中下惊禽。

末技有至妙,神感捷应心。

何为耽道久,徒然叹幽深。

逝将舍之去,翱翔南山岑。

(0)

咏怀

万籁吹至音,悦耳非丝竹。

至道有馀甘,所欢非梁肉。

衣被盖天下,何必绮与縠。

贵固非吾荣,贱亦非吾辱。

栗栗同履冰,粥粥若捧玉。

毫发苟有违,澥水终难濯。

箜篌且莫弹,箫管且莫吹。

俯仰怀古昔,戚戚心若摧。

雒阳被谣诼,湘沅万古悲。

谗夫自高张,楚臣蒙䲭夷。

卓哉苏子卿,啮雪志难移。

翩翩夷门客,头颅酬所知。

下士羡朝荣,朝荣难自持。

上士希延年,延年安可期。

寿夭同一归,惟贵死得宜。

叹彼泉下人,生气何累累。

(0)

述閒险韵十首投伯旃索和·其五

闻道鸬湖胜若邪,绿蓑烟底友鱼虾。

瓦瓶轰饮烹王鲔,破几摊书考帝羓。

梅雨一垆桑苧火,池蛙两部正平挝。

醉眠不复忧天坠,炼石辛勤笑女娲。

(0)

游虞山

轻舟十里泛平沙,云外虞山一半遮。

堤势远回言偃墓,草根青入仲雍家。

野泥初坼未开笋,溪雨欲流将尽花。

乘兴不辞今日醉,此身谁记在天涯。

(0)

家子一画渊明采菊图见贻戏作

茅屋四五间,脩竹一二亩。

东篱绕曲折,南山安户牖。

芙蓉既盛开,菊又当重九。

此际陶渊明,宁无人送酒。

(0)

漫兴·其二

竿竹亦称竹林,拳石聊呼石丈。

我意正不在多,众誉何如孤赏。

(0)
诗词分类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诗人
雍正 李大钊 蔡和森 周文雍 熊亨瀚 罗学瓒 恽代英 杨匏安 刘伯坚 邓中夏 许晓轩 刘振美 任锐 余文涵 孙中山 孔稚珪 汪精卫 聂绀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