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冰消意始回,肌肤玉雪本仙材。
江南气暖常先见,陇坻山寒不易开。
二月莫伤春色晚,一枝岂待岭边来。
风光切莫轻流转,未放悲云画角哀。
渭水冰消意始回,肌肤玉雪本仙材。
江南气暖常先见,陇坻山寒不易开。
二月莫伤春色晚,一枝岂待岭边来。
风光切莫轻流转,未放悲云画角哀。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复的作品,名为《依韵和秦倩 陈无逸 观梅》。诗中描绘了早春时节,自然景象与人物情感的和谐统一。
"渭水冰消意始回,肌肤玉雪本仙材。"
这两句通过对比渭水解冻和肌肤如玉雪般洁白,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欣赏,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自身素质的自信,这里的“仙材”暗示着诗人对自己的才华有着超凡脱俗的期待。
"江南气暖常先见,陇坻山寒不易开。"
这两句写出了江南地区春意萌动早于其他地方,而陇坻山区由于气候较冷,春天来临较晚。这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不同地域特色的观察。
"二月莫伤春色晚,一枝岂待岭边来。"
这两句劝诫人们要及时欣赏早春美好的景色,不要错过美好时光,另外,“一枝岂待岭边来”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到来的迫切期待。
"风光切莫轻流转,未放悲云画角哀。"
这两句则是诗人对早春景色的珍惜之情,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意。这里的“悲云”和“画角哀”,都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伤和不舍。
整首诗通过对早春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新生事物的喜悦和欣赏,以及对于美好时光的珍视与留恋。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个人的情感和才华的自信。这是一首充满了对春天美好的期待和欣赏之情的早春咏叹诗。
旧业山中路,春风草又青。
雨昏翁仲石,云掩少微星。
州里怀恩泽,乡闾失典型。
高风人仰斗,潜德世留馨。
地卜眠牛兆,囊存相鹤经。
夕阳闲竹浦,秋雨掩柴扃。
下泽车仍在,山阳笛忍听。
我看高士传,谁筑聘君亭。
台柏双枝秀,庭椿一树零。
怀贤空洒泪,忍诵蔡邕铭。
牵舟西南上,所往非一程。
今日到湘东,日出潭水明。
推篷见青山,依依如送行。
时当长养节,好鸟声和鸣。
仰视天宇阔,俯临川上平。
薰风飒然至,洗我浮世情。
古人不可见,所见惟虚名。
毋为计宠辱,顿使此心惊。
白首非少年,还山学隐仙。
时寻羡门子,飞佩声珊然。
春来桃花岩,看云随处眠。
五城非迥绝,三岛遥勾连。
闲中攀碧萝,直上昆崙巅。
黄鹤东南来,叫破万里天。
松弦翠涛响,泉沫珠颗圆。
丹光射白日,芝草摇晴烟。
伴鹿坐花雨,呼龙耕玉田。
久怀冲举愿,永谢尘世缘。
寄言霜台客,可以同周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