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谓三年别,能来一纸书。
开缄如见汝,读罢转愁予。
淮水月常在,秋风柳易疏。
更怜诗句好,吟望意何如。
不谓三年别,能来一纸书。
开缄如见汝,读罢转愁予。
淮水月常在,秋风柳易疏。
更怜诗句好,吟望意何如。
这首明代诗人冒愈昌的《得林茂之书并诗》表达了作者收到久别好友林茂之书信时的复杂情感。首句“不谓三年别”,直接道出对长时间分离的惊讶和思念之情。接着,“能来一纸书”流露出接到书信的喜悦,但随之而来的“读罢转愁予”则暗示信中可能带来了一些让人为之忧虑的内容。
“淮水月常在,秋风柳易疏”两句通过自然景象,寓言了时光流转和个人境遇的变化。淮水的月光虽然恒定,但秋风中的柳树却因季节更替而变得稀疏,象征着友人与自己的距离虽近,但人事已非昔比。
最后,“更怜诗句好,吟望意何如”是对友人诗才的赞赏,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自己在阅读诗作时的深深感慨,以及对远方友人的牵挂和想象中的吟诗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相聚的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重逢的惊喜,又有对离别的惆怅,通过自然景物和友人诗句的描绘,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内涵。
绿竹高百尺,乃在庭之垂。
劲节摩苍天,翠枝拂幽蹊。
借问何为尔,主人前致词。
昔年家仲子,斩竹架蔷薇。
上有霜雪凋,下有蝼蚁居。
自谓终萎绝,何期忽华滋。
二载发新篁,三载去故枝。
十载始森茂,仲子遽长辞。
竹枯有时菀,人逝不复归。
睹兹手植存,能不怀惨悽。
余亦闻此言,泠泠有馀思。
起视明月下,竹影正参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