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奇是处觅行窝,前陇烟云入望多。
溪带金莲浮碧藻,峰盘玉笋出青螺。
松枝似蜕遗鳞甲,石乳成花荫薜萝。
转向虚亭问仙迹,几行残碣在轻莎。
探奇是处觅行窝,前陇烟云入望多。
溪带金莲浮碧藻,峰盘玉笋出青螺。
松枝似蜕遗鳞甲,石乳成花荫薜萝。
转向虚亭问仙迹,几行残碣在轻莎。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始安游水龙洞时所见的奇景,充满了自然之美与神秘色彩。首句“探奇是处觅行窝”表达了诗人探索未知、寻找隐秘之地的兴致。接着,“前陇烟云入望多”描绘了前方山峦间烟云缭绕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深远而神秘的氛围。
“溪带金莲浮碧藻”一句,以“金莲”比喻溪流中的水草或倒映的阳光,生动地展现了溪水的清澈与生机。“峰盘玉笋出青螺”则通过比喻,将山峰比作玉笋和青螺,形象地描绘了山峰的秀美与挺拔。
“松枝似蜕遗鳞甲,石乳成花荫薜萝”两句进一步展示了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松树的枝条仿佛脱胎换骨,留下了鳞片般的痕迹;而岩石上的乳状物则化作了花朵,为周围的藤蔓提供了阴凉。这些细节描绘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变化。
最后,“转向虚亭问仙迹,几行残碣在轻莎”表达了诗人对古代遗迹的好奇与探寻。虚亭可能是指废弃的亭台,残碣则是指刻有文字的石碑,它们静静地躺在轻柔的草丛中,似乎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与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历史文化的追寻,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情感的作品。
清晨高宴会,薄暮未言疲。
铿填罗剑舄,纵横卧樽罍。
谬参俎豆光,得奉君子仪。
饮醇不知醉,饱德实充饥。
华林荫广厦,飞鸟鸣相随。
清风穆四筵,久阴上丹墀。
卜昼虽自昔,夜饮匪今斯。
燕歌有馀烈,赵瑟声正悲。
满堂盛言笑,感叹中自私。
竹帛无我名,安用生明时。
倘惠方驾顾,为君总前绥。
八载去乡国,今晨始得归。
捷步入外闾,慷慨登中闺。
既旷家园聚,转念骨肉稀。
忆我骨肉亲,泪下如绠縻。
宗族少前辈,邻里半成非。
一出已如此,再出安可期。
驱车问丘垄,松柏十数围。
兔走思旧穴,鸟还栖故枝。
他乡勿久滞,书此报京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