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回两岸水为天,散步长堤思渺然。
幽渚自留孤鹤迹,短蓑尝恋白鸥眠。
山中共喜能逃病,世上谁为未了缘。
几度踏残双不借,任教人笑懒残禅。
潮回两岸水为天,散步长堤思渺然。
幽渚自留孤鹤迹,短蓑尝恋白鸥眠。
山中共喜能逃病,世上谁为未了缘。
几度踏残双不借,任教人笑懒残禅。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散步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与内心的和谐之美。首句“潮回两岸水为天”以潮水退去后两岸与天空相连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开阔、宁静的氛围。次句“散步长堤思渺然”则表达了诗人漫步在长堤上时思绪飘远的情景。
接下来,“幽渚自留孤鹤迹,短蓑尝恋白鸥眠”两句,通过孤鹤和白鸥的形象,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诗人内心的淡泊。孤鹤与白鸥,都是象征高洁与自由的意象,诗人似乎在与这些自然界的生灵对话,表达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
“山中共喜能逃病,世上谁为未了缘”两句,将自然界的和谐与世间的纷扰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病痛与尘世烦恼的逃避,以及对纯净生活的追求。这里的“逃病”不仅指身体上的疾病,也暗含了对心灵解脱的渴望。
最后,“几度踏残双不借,任教人笑懒残禅”两句,以一种幽默而略带自嘲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态度的坚持。即使被人误解为懒散,甚至嘲笑为“懒残禅”,他依然坚守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内心的世界,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展现了明末僧人释通炯对于自然、生活和精神追求的独特感悟,充满了哲理意味和审美情趣。
安稳高詹事,兵戈久索居。
时来如宦达,岁晚莫情疏。
天上多鸿雁,池中足鲤鱼。
相看过半百,不寄一行书。
扬帆借天风,水驿苦不缓。
平明及西塞,已先投沙伴。
回峦引群峰,横蹙楚山断。
砯冲万壑会,震沓百川满。
龙怪潜溟波,俟时救炎旱。
我行望雷雨,安得沾枯散。
鸟去天路长,人愁春光短。
空将泽畔吟,寄尔江南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