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硖石山》
《硖石山》全文
明 / 谢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淮甸西头寻禹迹,维州硖石见辀暾。

石从厚地分双壁,峰合遥天注一门。

洞泊雨添波浪涌,川陂云接树林昏。

会脩故垒防津要,不使奸雄事并吞。

(0)
翻译
在淮水西岸追寻大禹的遗迹,维州硖石山下见到日出的光辉。
山石从大地中裂开形成两道峭壁,山峰连绵如门直入遥远的天际。
洞穴中的湖泊因雨水而波涛汹涌,河流与丘陵间的云雾连接着昏暗的树林。
计划修复古老的壁垒,守护重要的渡口,防止奸雄篡权兼并领土。
注释
淮甸:淮水地区。
禹迹:大禹留下的足迹或遗迹。
维州硖石:地名,可能指特定的山石地点。
辀暾:日出时的光芒。
厚地:深厚的大地。
双壁:两座峭壁。
一门:形容山峰连成的景象,像一道门户。
洞泊:山洞中的湖泊。
川陂:河流与丘陵。
奸雄:指野心勃勃、意图篡权的人。
事并吞:兼并、吞并他人的行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淮甸西头寻访大禹的遗迹,于维州的硖石之地见到了辀车的轮迹。诗中“石从厚地分双壁”一句形象地展示了山石被劈开形成两壁的壮观景象;“峰合遥天注一门”则描绘了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山势如同巨手指向苍天。接下来的“洞泊雨添波浪涌”和“川陂云接树林昏”,生动地表现了雨后的景色:洞中的水面因雨而泛起波浪,山谷间的树林则被云雾所笼罩,显得有些阴沉。

诗人的胸怀壮志通过“会脩故垒防津要,不使奸雄事并吞”这两句表露无遗。这里所说的“会脩故垒”,是指修缮旧时的城垣,象征着对历史的尊重和保护;而“不使奸雄事并吞”,则透露出诗人对于保家卫国、防止奸佞之徒图谋不轨的坚定立场。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历史遗迹和国家安危的关怀,展现了诗人的高尚情操与深沉的情感。

作者介绍

谢肃
朝代:明

谢肃,字原功,浙江上虞人,生卒年不详。少与唐肃齐名,时称“会稽二肃”。 学问渊博,工于书法。元至正末,张士诚据吴,谢肃慨然入见献偃兵息民之策。明初,隐于乡里。洪武十九年(1386)举明经,授福建按察司佥事,后以事下狱死。
猜你喜欢

硖石遇赦

天网初开释楚囚,残骸已废自知休。

荷蓑不是人间事,归去沧江有钓舟。

(0)

题南鉴公山房

竹房开处峭,迥挂半山灯。

石磬敲来穴,不知何代僧。

讲归双袖雪,禅起一盂冰。

唯说黄桑屐,当时着秣陵。

(0)

投文得仕而今少,佩印还家古所荣。

(0)

王粲销忧日,江淹起恨年。

带川遥绮错,分隰迥阡眠。

膴膴横周甸,莓莓阙晋田。

方知急难响,长在鹡鸰篇。

(0)

依韵修睦上人山居十首·其二

云泉日日长松寺,丝管年年细柳营。

静躁殊途知自识,荣枯一贯亦何争。

道傍病树人从老,溪上新苔我独行。

若见净名居士语,逍遥全不让庄生。

(0)

过梅里七首.家于无锡四十载今敝庐数堵犹存今列题于后

上家山,家山依旧好。昔去松桂长,今来容须老。

上家山,临古道。高低入云树,芜没连天草。

草色绿萋萋,寒蛩遍草啼。

噪鸦啼树远,行雁帖云齐。

岩光翻落日,僧火开经室。

竹洞磬声长,松楼钟韵疾。

苔阶泉溜鈌,石甃青莎密。

旧径行处迷,前交坐中失。

叹息整华冠,持杯强自欢。

笑歌怜稚孺,弦竹纵吹弹。

山明溪月上,酒满心聊放。

丱发此淹留,垂丝匪闲旷。

青山不可上,昔事还惆怅。

况复白头人,追怀空望望。

(0)
诗词分类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周贺 余继登 杨冠卿 赵师侠 张子翼 罗万杰 吴则礼 陈舜俞 徐溥 岳正 卢宁 史承谦 葛绍体 许棐 马臻 常纪 储巏 梁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