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阙虚无里,城低纳远山。
白榆迷雁塞,青草补龙湾。
市簇家家近,官清日日閒。
重游深问俗,渐恨鬓毛斑。
天阙虚无里,城低纳远山。
白榆迷雁塞,青草补龙湾。
市簇家家近,官清日日閒。
重游深问俗,渐恨鬓毛斑。
这首诗描绘了上京的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城市的风貌与自然的和谐共存。首句“天阙虚无里,城低纳远山”开篇即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天际与城市相接,远山仿佛融入了虚无之中,展现出一种空灵之美。接着,“白榆迷雁塞,青草补龙湾”两句,通过白榆树和青草地的描绘,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同时“雁塞”和“龙湾”的隐喻,暗示了历史的痕迹与自然的壮丽。
“市簇家家近,官清日日閒”则转向对城市生活的描写,市井繁华,邻里之间关系紧密,官府清明,百姓生活悠闲自得,体现了社会的和谐与安定。最后,“重游深问俗,渐恨鬓毛斑”表达了诗人对当地风土人情的深入探索与感慨,随着岁月的流逝,诗人不禁感叹于自己的年华已逝,蕴含着淡淡的忧伤与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上京的自然景观和社会风貌,还融入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元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小草生枯桑,芊芊竞芳辰。
虽云殊本根,寄托各有因。
自我罹幽囚,忽焉经浃旬。
我兄千里馀,渺渺长河津。
妻子日望余,苍苍隔西邻。
所幸二三友,笑言越昏晨。
宵镫促燕膝,昵语忘苦辛。
患难苟相得,毋论骨肉亲。
辞马鸣故群,羁人恋心知。
身也匪木石,孰无怀与思。
蔼蔼轩盖途,才捷竞先时。
冥冥归林翮,爰集非无枝。
龙蛇悟易训,蟋蟀感唐诗。
情感辰靡延,把袂竟河涯。
赠子金错刀,申子古别离。
德爱诚匪他,遘君岂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