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南鉴公山房》
《题南鉴公山房》全文
唐 / 李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竹房开处峭,迥挂半山灯。

石磬敲来穴,不知何代僧。

讲归双袖雪,禅起一盂冰。

唯说黄桑屐,当时着秣陵。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nánjiàngōngshānfáng
táng / dòng

zhúfángkāichùqiàojiǒngguàbànshāndēng

shíqìngqiāoláixuézhīdàisēng

jiǎngguīshuāngxiùxuěchánbīng

wéishuōhuángsāngdāngshízhelíng

注释
竹房:竹林小屋。
峭:险峻。
迥挂:高悬。
半山灯:半山腰的灯火。
石磬:寺庙中的打击乐器。
敲来:敲击。
穴:洞穴。
僧:僧人。
讲归:讲经归来。
双袖雪:衣袖如雪。
禅起:禅定起身。
一盂冰:一碗冷粥。
黄桑屐:黄桑木做的鞋子。
当时:那时。
着:穿着。
秣陵:古地名,今南京。
翻译
竹林小屋坐落在险峻处,半山腰挂着明亮的灯火。
石磬的声音从洞穴传来,不知是哪个朝代的僧人敲响的。
讲经归来,僧人的衣袖上积满雪花;禅定时,他们喝的是冰冷的粥。
只提起那双黄桑木做的鞋子,它们曾踏过秣陵的土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深山中的生活情景。"竹房开处峭,迥挂半山灯"写出了僧人的住所位于山腰,环境清幽且有几分孤寂,夜晚时分,灯光渲染出一片宁静的氛围。"石磬敲来穴,不知何代僧"则透露出这座山中曾经或许有人修行,但时间久远,以至于难以辨识是哪个年代的僧人所为,增添了一丝神秘感。

接下来的"讲归双袖雪,禅起一盂冰"表达了僧人的日常生活,他在雪地里行走时,衣袖间积满了雪花,而他在冥思中举杯饮用的是结成冰块的水。这些细节展现了僧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情形。

最后两句"唯说黄桑屐,当时着秣陵",通过提及古代仙人黄桑子的故事,暗示这位僧人的境界已达到了超脱尘世的层次,而"当时着秣陵"则可能是指僧人在某个特定时刻穿上了代表清净或修行的一种服饰,如同古代仙人的装扮。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僧人生活状态的描绘,展现了一个超然物外、与大自然合一的宗教修行者形象。

作者介绍
李洞

李洞
朝代:唐   字:才江

李洞,字才江,人,诸王孙也。慕贾岛为诗,铸其像,事之如神。时人但诮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诗三卷。 晚唐诗人李洞有一百七十余首诗歌(残句六句)流传至今,其中涉及蜀中的诗篇约有三十首,占其创作总量的六分之一,足见蜀中经历在其诗歌创作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猜你喜欢

田园四时·其一冬

田家岁事霜飞后,五种收成十分有。

征输早了吏不来,柴荆昼掩閒鸡狗。

儿童饱暖欢呼走,堂上樽罍湛春酒。

力耕岁晚足馀欢,五陵裘马真游手。

(0)

壮观亭

扶筇上瑶台,一笑领清绝。

如何夜来风,独下前村雪。

(0)

和严道培书院韵·其一

城头山脚旧图开,华构凌云亦壮哉。

谈席昔人文献地,升堂此日豫章材。

弦歌化里清风动,麟凤天南紫气来。

独奈岩阿丛桂冷,幽栖不是伟长才。

(0)

都梁十景诗.会景亭陈迹

自是韶光不耐秋,水光山色一时休。

细将瓦砾分明看,片片飞来落叶愁。

(0)

西溪次韵九首·其九

柯亭三弄笛,憀栗易悲风。

妙曲来天上,飞花落酒中。

翠屏虚在望,玉镜迥当空。

摹写何人解,王维老画工。

(0)

送成都漕

里巷居偏近,生平月亦同。

开怀一笑语,转首两西东。

共是尘劳内,全输吏隐中。

鱼来勤尺素,淮汴古来通。

(0)
诗词分类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诗人
王仲元 赵光远 刘程之 苏瑰 李夫人 柳泌 开元宫人 阎立本 魏知古 蔡新 薛媛 史青 黄丕烈 颜仁郁 胡令能 曹彪 王继鹏 王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