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亭三弄笛,憀栗易悲风。
妙曲来天上,飞花落酒中。
翠屏虚在望,玉镜迥当空。
摹写何人解,王维老画工。
柯亭三弄笛,憀栗易悲风。
妙曲来天上,飞花落酒中。
翠屏虚在望,玉镜迥当空。
摹写何人解,王维老画工。
这首诗描绘了柯亭笛声的哀婉与酒中飞花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美而静谧的氛围。诗人以“柯亭三弄笛”开篇,借笛声引发悲风,暗示情感的深沉与复杂。接着,“妙曲来天上”,将笛声的美妙提升至超凡脱俗的境界,仿佛从天际传来,增添了神秘色彩。“飞花落酒中”,则是以自然界的景象映衬情感的细腻,花随风舞,落入酒杯,既是对自然美的描绘,也是对情感流动的隐喻。
“翠屏虚在望,玉镜迥当空”,通过视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空间的辽阔与内心的孤寂。翠绿的屏风似乎遥不可及,如同心中向往却难以触及的理想;而高悬的玉镜,则象征着纯净与高洁,却又显得遥远而不可触碰。这两句不仅描绘了物理空间的距离感,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距离和追求。
最后,“摹写何人解,王维老画工”,诗人自问,谁能理解这如画般的意境?这里暗含对王维艺术成就的敬仰,同时也表达了对自身情感表达的自信与期待。王维作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其作品往往能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感巧妙融合,成为后世传颂的经典。诗人在此处将自己与王维相提并论,既是对王维艺术成就的致敬,也是对自己艺术追求的一种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情感以及艺术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客有嗟王嫱,自恃好颜容。
一失画者欢,远丧胡尘中。
汉后去掖庭,久处长门宫。
已购长卿赋,承恩以始终。
予前对客评,不见汉祢衡。
声名起鹗荐,遂为江夏倾。
秦政急逐客,李斯不肯行。
宠利为祸媒,毕竟具五刑。
近燎势多焦,争道寡全軿。
薄劣守穷贱,且以安吾生。
高楼一何高,岧峣乃百尺。
绮疏凌层霄,飞甍临广陌。
其中多佳人,一一倾城色。
弦歌发新声,宛转谐金石。
馀响入青云,高唱娱日夕。
往来道旁者,岂无知音客。
安得褰衣裳,和歌于其侧。
日暮门墙外,伫望空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