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有嗟王嫱,自恃好颜容。
一失画者欢,远丧胡尘中。
汉后去掖庭,久处长门宫。
已购长卿赋,承恩以始终。
予前对客评,不见汉祢衡。
声名起鹗荐,遂为江夏倾。
秦政急逐客,李斯不肯行。
宠利为祸媒,毕竟具五刑。
近燎势多焦,争道寡全軿。
薄劣守穷贱,且以安吾生。
客有嗟王嫱,自恃好颜容。
一失画者欢,远丧胡尘中。
汉后去掖庭,久处长门宫。
已购长卿赋,承恩以始终。
予前对客评,不见汉祢衡。
声名起鹗荐,遂为江夏倾。
秦政急逐客,李斯不肯行。
宠利为祸媒,毕竟具五刑。
近燎势多焦,争道寡全軿。
薄劣守穷贱,且以安吾生。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探讨了美与权力、名声与命运之间的复杂关系。诗人首先引用了王昭君的故事,她因美貌而被选入宫中,却因政治原因远嫁匈奴,最终身陷异域。接着,诗人提到汉代的祢衡,他凭借才华受到重用,但最终因言辞过激而遭贬谪。这两段故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因美貌而受苦,一个因才华而遭难。
随后,诗人转向历史上的秦始皇驱逐客卿的事件,批评了权力与宠幸往往成为祸害的媒介,最终导致人物遭受严酷的惩罚。这进一步强调了在权力和名声面前,个人的命运可能变得脆弱不堪。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这种命运无常的感慨,表示自己宁愿坚守贫贱,以求得内心的安宁。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反思,探讨了美、才、权、名等主题在个人命运中的角色,以及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自我。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有力,情感深沉,通过对比和讽刺手法,展现了作者对于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
谁说黄州斗样微,满城灯火亦相辉。
痴儿方有揶揄意,却得连江雨解围。
旭日升太虚,流光到萌芽。
旁有五云气,焕烂含精华。
所愿服食之,跻身眇长霞。
带我清泠佩,飞我欻忽车。
宁为世间游,世道纷以拿。
三山不足期,千龄讵云赊。
悟彼劳生人,无异芳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