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夜有感·其二》
《秋夜有感·其二》全文
宋 / 苏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楼上几当当,残更引漏长。

月明山树湿,露下药苗香。

朝野衣冠异,郊原故物伤。

平生三径草,此夕更苍凉。

(0)
注释
楼上:指楼阁之上。
当当:形容钟声。
残更:深夜。
引漏长:延长了更漏的时间。
月明:月光皎洁。
山树湿:山上的树木因露水而湿润。
药苗香:药草在露水中散发出香味。
朝野:朝廷与民间。
衣冠异:服饰风俗不同。
故物伤:对过去的物品感到伤感。
三径草:隐士住处的草径。
苍凉:凄凉、冷清。
翻译
楼上传来阵阵钟声,深夜的更漏悠长。
明亮的月光照亮山林,露水打湿了药草散发出香气。
朝堂与田野间的服饰风俗迥异,郊外原野让人感怀旧物。
一生致力于隐居生活,此刻的夜晚显得更加凄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之夜的景象,通过楼上几当当的声音、残更引漏长的时光,以及月明山树湿和露下药苗香的自然美景,展现了诗人对秋夜静谧氛围的感受。朝野衣冠异和郊原故物伤,则流露出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与忧伤。而最后一句“平生三径草,此夕更苍凉”,则是诗人将个人的生活轨迹与秋夜的凄清氛围相结合,表达了一种超越时光的孤寂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鲜明的画面,将秋夜的静谧与个人情感深度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淡远而又有些许伤感的意境。

作者介绍

苏泂
朝代:宋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
猜你喜欢

西江月.寿游侍郎.某恭审某官瑞纪门弧,辉增从橐。适逢八秩,共庆千秋。挂神虎之冠,未酬雅志;叶非熊之卜,会有好音。某受知最深,赞喜尤剧。康宁富寿,公其五福之具全;倬耆期颐,我则一忱而有祷。谩寄西江月调,以寿似山仙人。偿蒙薰慈,特赐

雅意浯亭宽碧,何心禁路宽华。芝兰玉树侍臣家。

一段洛滨图画。庆事两年亲见,今年福寿堪夸。

更从头上人添些。却是八千岁也。

(0)

淳熙壬寅沿檄游洞天

洞府深沈别有天,翚飞楼阁耸晴烟。

诗传玉局惊凡目,丹就金炉记昔年。

翠涌千波横绝壁,风吹万籁入飞泉。

他时待我功成后,卜室青山绝世缘。

(0)

句·其一

当时已自传衣钵,羞愧犹为食肉僧。

(0)

送冯贯道赴行在二首·其二

儒雅风流总不如,烝髦久合下旌车。

黄堂报政瓜初及,宣室倾贤席已虚。

楚树迎船春去尽,吴莲傍桨雨收馀。

留连物色题诗里,健步传呼有峻除。

(0)

二月将半雨过花盛开二首·其二

最怜半见或不见,更惜欲开犹未开。

树远祇疑随水去,枝低还似傍人来。

不堪小蕊樽前落,可忍残红砌下堆。

著尽工夫春自去,不须风雨恶相催。

(0)

谒李梅亭

九拔鲸牙气贯虹,玉堂归只守文穷。

世无真魏扶吾道,人以乾淳望此翁。

大地精灵藏笔下,国家命脉寄山中。

缊袍羸驷崇仁路,正拟登门听击蒙。

(0)
诗词分类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诗人
吴潜 许浑 毛滂 徐积 宗臣 韩琦 左宗棠 邓雅 李弥逊 曾国藩 杨亿 赵秉文 王维 吕碧城 尹台 张煌言 金幼孜 郭谏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