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心不向晦,改节号中和。
淑气同风景,嘉名别咏歌。
湔裙移旧俗,赐尺下新科。
历象千年正,酺醵四海多。
花随春令发,鸿度岁阳过。
天地齐休庆,欢声欲荡波。
皇心不向晦,改节号中和。
淑气同风景,嘉名别咏歌。
湔裙移旧俗,赐尺下新科。
历象千年正,酺醵四海多。
花随春令发,鸿度岁阳过。
天地齐休庆,欢声欲荡波。
这首诗表达了对皇帝改善时政、使国家安定繁荣的美好祝愿。开篇“皇心不向晦,改节号中和”说明皇上的心意转向光明,改变旧有的节气,命名为中和之节,显示出君主对国事的关怀与希望达成社会和谐的愿景。
接着,“淑气同风景,嘉名别咏歌”描绘了良好的政绩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美好名称传颂而被人们赞歌。这两句强调了君主德行与自然之美的和谐统一,以及这种统一所带来的盛誉。
“湔裙移旧俗,赐尺下新科”则表明皇帝通过改革旧有的礼服习俗,并颁布新的度量标准,以此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这里的“湔裙”可能指代改善衣饰,“赐尺”则是皇权对度量工具的规范。
“历象千年正,酺醵四海多”展示了君主以历史为鉴,致力于长久的正道,以及国家边疆安定、物资丰富的情景。这里的“历象”意味着借鉴历史,“酺醵”则是对国库充实的形容。
诗歌后半部分“花随春令发,鸿度岁阳过”描绘了自然界与时序和谐共存的情景,花开随春季节变化,鸿鹄(大雁)顺应年华流转,反映出时间流逝的美好。
最后,“天地齐休庆,欢声欲荡波”表达了天地间万物同乐、喜悦之情如波涛般传递开去。这两句强调了整个宇宙在皇帝治理下和谐共处,所带来的普遍欢庆。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与人文盛事的描绘,展现了一种理想化的政治美景和社会秩序,以及对君主德政的歌颂。
一丝凝晓。似绛蕊浮釭,锦鳞拍沼。
搓透猩绒,卖弄憨嗔许谁拗。
莫是罗浮人困,珊枕上、小鬟新觉。
正睡晕初圆,偷倚绣奁照。料峭。年犹少。
更酒入潮生,春来靥笑。娇香趁早。
休赚夭桃见时恼。几颗朱樱绽口,甚日茜花压帽。
倩红泪、将绡裹,洒他开了。
万里银河,凭空里、倒翻车轴。
双阙外,沉云乍涌,六鳌山矗。
骇浪欲倾三峡水,飞流似挂庐山瀑。
喜乾坤,顷刻变新凉,消烦燠。
风不断,烟还续,雨势急,雷声伏。
见雕栏,碧甃跳珠溅玉。
天上甘霖膏泽远,人间禾黍沾濡足。
算秋来,洗涤四郊清,吾君福。
声声如织。听风片雨丝,捲回帘额。
欹枕不眠,辜负花期为花惜。山亭细蕊浑无赖。
那更耐、今番寒剧。添香重坐,何时始露,杏梢晴色。
脉脉。回廊小院,却邻寺晚钟,敲断簪滴。
坐到晓鸡,还自浓云覆窗黑。髫春嫩节都虚过。
尚不见、莎青苔碧。待他暄暖溪头,杖藜累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