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怀永图,治古是宪。四方守臣,惟屏惟翰。
在昔艰难,弗惠训典。跨都连城,高牙以建。
有土有民,肆乃征缮。以息以容,终焉叛涣。
凡今帅臣,狃厥闻见。匪革乱原,曷清多难。
帝告庶邦,式是典彝。元侯显父,戚臣宗支。
正乃封圻,予一人是毗。凡曰附城,罔尔俾之。
畜兵厚赋,靡尔得私。毋凶而国,作福作威。
天子有命,畴敢不祗。子孙承承,唯万世规。
帝怀永图,治古是宪。四方守臣,惟屏惟翰。
在昔艰难,弗惠训典。跨都连城,高牙以建。
有土有民,肆乃征缮。以息以容,终焉叛涣。
凡今帅臣,狃厥闻见。匪革乱原,曷清多难。
帝告庶邦,式是典彝。元侯显父,戚臣宗支。
正乃封圻,予一人是毗。凡曰附城,罔尔俾之。
畜兵厚赋,靡尔得私。毋凶而国,作福作威。
天子有命,畴敢不祗。子孙承承,唯万世规。
这是一首描绘帝王理政、强调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与影响力,以及皇权传承的诗作。首句“帝怀永图,治古是宪”表明了帝王胸怀大志,以往圣君的典范为治国之本。随后,“四方守臣,惟屏惟翰”则强调了边疆将士与朝廷官员的忠诚和重要性。
诗中“在昔艰难,弗惠训典”表达了历史上的困难时期,并非简单地依赖先人的教诲。接着,“跨都连城,高牙以建”则描绘了一种强大的国防建设,而“有土有民,肆乃征缮”则是对领土与人民的统治。
在“以息以容,终焉叛涣”中,可见到的是一种和谐共处的理念,但也警示着叛离的严重后果。随后的“凡今帅臣,狃厥闻见”则是对当前将领与官员的期望,即希望他们能够听从命令。
紧接着,“匪革乱原,曷清多难”表达了对乱世的忧虑以及期待恢复秩序。帝王告诫庶民,强调典章制度的重要性,以及元勋显贵的家风与宗族支脉,被视为国家的根基。
“正乃封圻,予一人是毗”则指出了一种权力分配的方式,而“凡曰附城,罔尔俾之”则表现了对边疆要塞的重视。诗中后续部分,“畜兵厚赋,靡尔得私”、“毋凶而国,作福作威”则是对军事与经济力量的积累,以及国家安危的关注。
最后,“天子有命,畴敢不祗。子孙承承,唯万世规”表达了皇权神圣不可违背,以及后代子孙必须遵循的准则和规矩,以保持长久的统治。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强调了帝王在国家治理中的核心作用。
名士为官处,登楼景好题。
县城蚕市闹,村墅鹊巢低。
日暖园蔬嫩,烟晴垄麦齐。
长宜同此望,那忍话分携。
蓝田王顺升仙处,白傅曾题似更稀。
野客暂游期欲住,山禽何事叫思归。
称心不独烟霞媚,适口仍逢笋蕨肥。
两日正当寒食日,家园忘却有芳菲。
千骑萧萧晓发时,雨先一夜洒长岐。
尽知暂去临鹑野,即看重来向凤池。
函谷乱花明剑佩,灞桥垂柳拂旌旗。
不同调鼎民皆乐,秦甸欢呼陕服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