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四踏两京尘,何必临岐更问津。
斜渡羊车山顶路,半欹皮笠雨中人。
气骄白马涵濡满,口过玄蝉啸咏频。
我有知心在城阙,山阴雪驾颇相邻。
二年四踏两京尘,何必临岐更问津。
斜渡羊车山顶路,半欹皮笠雨中人。
气骄白马涵濡满,口过玄蝉啸咏频。
我有知心在城阙,山阴雪驾颇相邻。
这首明代诗人祝允明的《途中》描绘了诗人长途跋涉的艰辛与心境。首句“二年四踏两京尘”,简洁地表达了诗人连续两年频繁往返于京城的劳顿,尘土满身,暗示了旅途的艰辛和时间的流逝。次句“何必临岐更问津”则流露出诗人对未知路途的淡然态度,不再过多询问路径,表现出他的坚定与自信。
第三句“斜渡羊车山顶路”,通过“羊车”这一典故,形象地描绘了山路崎岖,仿佛羊车般蜿蜒而上,暗示了旅途的艰难。第四句“半欹皮笠雨中人”,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不畏风雨,坚韧前行的形象,即使在雨中也保持着半倾斜的皮笠,显示出其毅力。
第五句“气骄白马涵濡满”,以白马为载体,形容马匹因长途跋涉而疲惫不堪,但仍然精神饱满,象征着诗人的坚韧不拔。第六句“口过玄蝉啸咏频”,诗人借蝉鸣表达内心的感慨,即使在旅途中也不忘吟咏,体现了他的文人情怀。
最后两句“我有知心在城阙,山阴雪驾颇相邻”,诗人表达了对京城的深深眷恋,以及对自己与京城之间深厚情感的认同,同时以“山阴雪驾”暗喻京城的高洁,表明自己虽在外,但心系朝廷,志向不改。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坚韧与情感世界,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深沉的人生哲理。
草县一相值,忽思倾盖时。
年来无限事,别后几篇诗。
石乱水流急,竹深烟散迟。
兵戈方满眼,我辈欲何之。
断桥斜路,又是春来也。仙掌挼云半开谢。
尽凝酥砌粉,不似真香,分明对、冰雪肌肤姑射。
天涯伤老大,万斛新愁,一笑端须问花借。
纵广平冷淡,铁石心肠,未拚得、花里风前月下。
为传语、游蜂缓经营,且留与山翁,醉吟清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