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再和二首·其一》
《再和二首·其一》全文
宋 / 包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洞要穷源入莫閒,初头底事做成山。

开先水独为乾始,判后山方立地间。

气浊下流泥作土,滓坚中结石成关。

奇哉故迹皆堪验,何日重来更共攀。

(0)
翻译
深入探究源头不可懈怠,初始为何会形成山脉。
开先的水独自作为天地的起点,之后的山才稳固地屹立世间。
浑浊的气息导致下游变为泥土,杂质凝聚成坚固的石关。
这些奇妙的遗迹都值得验证,何时能再来共同探索。
注释
洞:深邃的洞穴或源泉。
源:源头。
入:进入。
莫閒:不要闲着,指要努力探索。
初头:开始。
底事:究竟为什么。
做成山:形成山脉。
开先:地名,可能指某个地方的水源。
水独:单独的水。
乾始:天地的开始。
判后:之后。
山方立:山才稳定树立。
气浊:气息浑浊。
下流:下游。
泥作土:变成泥土。
滓坚:杂质坚固。
石成关:石头形成关隘。
故迹:古老的遗迹。
堪验:值得验证。
何日:何时。
重来:再次回来。
共攀:共同探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川壮丽、源远流长的自然景象。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述了水源的起始和山脉的形成过程,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怀念与探寻。

"洞要穷源入莫閒" 一句,以深邃的洞穴为背景,追溯着溪流的源头直至渺渺莫知之处。"初头底事做成山"则表明这些自然现象其实是历史长河中早已形成的。

接下来的两句"开先水独为乾始,判后山方立地间"进一步描绘了水源与山脉之间的关系,水是怎样首先存在,然后才有了山的形成,这些都是大自然最初的起点。

"气浊下流泥作土,滓坚中结石成关"则描述了水流携带着泥沙,在地面上沉积,久而久之形成了坚硬的岩石和高耸的山关。这些自然过程在诗中被赋予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最后两句"奇哉故迹皆堪验,何日重来更共攀"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遗迹的怀念与探索之情。"奇哉"表明对这些自然奇观的赞叹,而"何日重来更共攀"则是诗人希望能够再次回到这片山水之间,与大自然进行更加深入的交流和探索。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描绘,也透露出了一种历史感与哲思,表现出诗人对于世界变化、时间流转以及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包恢

包恢
朝代:宋   字:宏父   号:宏斋   籍贯:宋建昌南城(今属江西)   生辰:1182-1268

包恢(1182-1268),字宏父,一字道夫,号宏斋,宋建昌南城(今属江西)人。刑部尚书。以廉吏,政绩显著著称,同时他也是文学批评家。
猜你喜欢

台湾杂感·其三

青油红旆拥风云,阃外专征兕甲军。

穷岛降帆争献玺,尚方御锦远褒勋。

乾坤何处存华发,妾媵偏能伴旅坟。

金碗不随淋雨出,一杯蛮土野花薰。

(0)

秋社竹枝词·其一

相逢相问属秋天,共说今年胜旧年。

田祖有神宜报赛,吹箫击鼓备芳筵。

(0)

杨辅山司马承泽招赴兰山阻雨鸡笼

灵鼍击鼓夜支更,淅淅淋淋一片声。

南国雄开东海胜,奇峰峭挟怒涛迸。

可怜浩劫成焦土,已转熙春兆太平。

应是名山乞奇策,故教风雨阻行程。

(0)

陈孟公过左阿君受劾

侠骨棱棱负重名,一官归去不胜情。

英雄醉倒猜嫌起,闺阁恩深爵禄轻。

被谴祇缘车入巷,怜才终逊女倾城。

即今閒散长安市,宾客依然四座惊。

(0)

评郑成功寓兵于农之法

创业农为本,安军食必先。

讲求相寓意,海外有新田。

(0)

村居书感·其二

隐市原来厌俗尘,林泉终许属閒人。

主人半亩聊分住,归客全家且食贫。

得地数弓谋小筑,买山千树喜添薪。

渡江子弟谁英物,独倚孤松岸角巾。

(0)
诗词分类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诗人
华镇 杨荣 费墨娟 仇远 李云龙 释慧空 陆文圭 杨巍 叶茵 陈匪石 牟巘 华岳 何绛 王缜 释宗泐 蓝智 区元晋 王廷陈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