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西湖林处士,饱闻阴木叫钩辀。
茂陵遗藁今应在,索价虽高未肯酬。
不识西湖林处士,饱闻阴木叫钩辀。
茂陵遗藁今应在,索价虽高未肯酬。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彭所作的《庐山道中(其七)》。诗中以隐喻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追思与感慨。
首句“不识西湖林处士”,借西湖边的隐士林处士,暗指古代文人雅士的隐逸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文人精神世界的向往与敬仰。然而,“饱闻阴木叫钩辀”一句,通过描述阴郁森林中鸟儿的啼鸣,营造了一种幽深、略带哀愁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接下来,“茂陵遗藁今应在”一句,运用了西汉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的典故,将自己比作司马相如,将所作之诗比作“茂陵遗藁”,表达了对自己作品价值的自信与期待。而“索价虽高未肯酬”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自信,表明即使付出高昂的代价,也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艺术价值的坚持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古今、虚实结合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于古代文人精神的向往、对自己作品价值的自信以及对艺术创作的执着追求,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深度。
鹅池道士何所事,摩顶向天手垂地。
家在赵州人不知,箕子之胄古姓氏。
箨冠不正綦履穿,风雪一蓑行乞市。
儿童遮道作戏嬉,大人白眼但瞋视。
我独羡渠啸咤人,只愁无酒不愁贫。
终夕对人突无语,诗画一发能通神。
咆勃气来便使酒,白日当筵骂太守。
绵山汨水义可投,不惜千金丧匕首。
早知骏骨成蹉跎,悔不临池学泛鹅。
无端我向秦中去,劝君隐卧湘山阿。